作者:高雅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2/9 7:54:47
选择字号:
元宇宙热潮来临,如何前瞻未来治理?

 

2021年,元宇宙“元年”来了。从“元宇宙第一股”登陆纽交所、公众花费几十万在虚拟世界买房,再到企业开出百万年薪招聘元宇宙人才,元宇宙从默默无闻变身为“年度C位”。

当热潮来临之时,在相关治理理论、实践、技术抓手都不完备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进行元宇宙前瞻治理?

在12月5日举办的2021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元宇宙未来治理前瞻”主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目前需要重新审视分散但有联系的各个虚拟空间对现实世界的冲击,构建一个公正、开放、负责任、向善、可持续的虚拟世界已经成为共识。

审慎看待元宇宙概念

论坛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驻华代表张薇展示了一份由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提炼、发起的“元宇宙治理N问”公众调研问卷。结果显示,有超过7000人参与调研,其中男女比例约为4:5,绝大多数参与者为90后及00后,但不乏 50岁以上的参与者,元宇宙概念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科技哲学研究室主任、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段伟文认为,人类目前为自己构建的技术世界建立在赛博物理空间之上,不论是否称为元宇宙,下一步如果继续以信息和数据作为构建世界的关键路径,将会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

段伟文表示,元宇宙的构想与构建具有超越性,可能会把人类带进一个超历史空间。这个空间不仅仅涉及现实、虚拟及扩展现实等感知体验世界,更是一个超越现实与虚拟体验,涉及符号/象征、想象等观念和意义创造的世界。

元宇宙实现了对时空的拓展,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伦理特设专家组成员、中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委会委员曾毅则认为,元宇宙相关的若干概念目前在科学上十分不清晰并有误导性,应当“善用虚拟/增强现实,远离元宇宙”。

在曾毅看来,现实通过虚拟和增强进行扩展和辅助人类对现实的认知,因此在善用的理念下适度使用是合适的。元宇宙在字面上表示有“宇宙的宇宙”“超越宇宙”之意,如果认为需要去塑造元宇宙,就应当与现实世界高度关联并不能完全脱离现实世界,一旦失去了这种关联,元宇宙就失去了根基。

实现发展与治理相平衡

元宇宙带来的颠覆性想象,社会各界有了众多展望,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利用新概念、新技术、新模式“带节奏”的现象。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认为,当前元宇宙整体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技术应用还处于低级层次。对于元宇宙的治理,可以采取边调研边发展边治理,确保不出现重大风险,又能积极推进元宇宙产业发展。

“未来元宇宙治理需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多元主体的社会大讨论,实现发展与治理的平衡,避免一刀切式的治理框架。要在发展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精准式的动态治理。”沈阳说。

随着元宇宙概念被广泛关注,迫切需要从各个角度全面审视元宇宙可能引发的未来治理问题,包括政治经济、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伦理、立法、监管等。

段伟文指出,对元宇宙的监管和治理应有前瞻性的考量,未来可能是一个多维整合的技术体系——多样化的元宇宙共和国或多种微世界的联合体。

段伟文强调,在涉及符号/象征和想象层面时,要赋予充分的自由创造空间,不应急于出台一套标准化的制度体系,而应强调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同时应该看到,不论元宇宙以何种技术路径实现,都发生于地球、社会和人自身之上,因此促进人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自然的可持续性应成为元宇宙治理的基本价值诉求。

“还要对元宇宙可能导致的颠覆性社会价值伦理冲击展开深入研究,在当前的技术路径下,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数据正在替代信息成为新的技术世界的基础设施。数据就是人的行为,这亟待我们从自然、社会和个人的维度对此技术路径展开反思和讨论,以形成包括元宇宙在内的深度科技化未来的新的社会契约。”段伟文指出。

元宇宙应强化现实世界

目前,全球尚有37%的人口没有接入或使用互联网,相较于元宇宙的治理问题,数字化的加速和颠覆性技术带来了更迫切、更现实的挑战。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CTO)韦青表示,元宇宙应该以人为本,应该用来强化现实世界,而非替代物理世界,不能让人们沉迷于虚拟世界。在数字社会发展过程中,数字鸿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的技术向前迈进的同时,不能落下一部分人。面对新技术,我们需要有足够的信心认为技术能够为人类的美好生活做出贡献”。

《元宇宙通证》作者之一余晨认为,虚拟空间需要秩序,也需要治理。原则上技术是中立的,但技术是人性的“放大器”,对新技术的治理应该是动态的过程。

“元宇宙不是物理宇宙的替代品,数字艺术也不是物理艺术的替代品,基于数字孪生的新文化在元宇宙中大有可为。元宇宙使得艺术家可以与全世界的同行们交流,不受地理的限制,希望产业界能够继续开发可编程的、具有拓展性的艺术空间,从而使元宇宙能够赋能人的创造力,而不是减少创造力。”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艺术家宋婷表示。

曾毅强调,当“元宇宙”相关基本概念、愿景和应用仍然看似有重大风险时,尤其不应当将青少年推向这个未知的空间。在虚拟平台进行共治,文化互鉴和互信是重要的“基础设施”。

“当我们许诺给全球公众和政治系统概念的时候,在提出经得起科学推敲的基础理念前提下,要考虑技术可行性和社会应用合理性,完全脱离真实世界重塑的新概念会将人类带向真正的生存风险。”曾毅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