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英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2/9 7:53:04
选择字号:
跨国共建文理学院,何以失败告终

 

10年前的2011年5月3日,我在《中国科学报》发表《新加坡国立大学与耶鲁大学共建文理学院》一文,介绍了两家共建文理学院的前因后果,但在10年之后的今年8月,双方宣布关闭该文理学院。11月,一些详情逐渐为人所知,相关消息令人惊讶不已。

在10年前的文章中,我探讨了这两所世界名校共同打造一所文理学院的原因、亚洲与美国的文理学院有何不同,以及该事件对亚洲高等教育会有何影响等话题。那么,这10年间,该学院的发展究竟如何?两所世界著名高校的通力合作为何最终走向了分裂?这是否是人文学科在世界范围内遭受的又一次重创?

通力合作,共建学院

10年前的3月31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和耶鲁大学宣布将共同创建新加坡第一所文理学院。这是两校合作创建的一所文理学院,称为“耶鲁—国大学院”,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所独立学院。该学院面向亚洲,将为新加坡以及亚洲极具潜力的学生提供新型的人文素质教育。

回顾10年走过的道路,虽然这所学校已经走向没落,但需要承认,这所文理学院是耶鲁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通力合作建设的典范。

亚洲的常春藤。众所周知,所有世界名校的校名本身就是一笔极其珍贵的学术与文化资源,各高校的版权意识与品牌保护意识极强。除了公立的州立大学系统外,美国顶尖高校几乎很少在校外建立同名分校。然而,耶鲁—国大学院却是耶鲁大学在其历史上,首次用“耶鲁”的名字在校外和国外所建立的分支机构,这自然使得这所文理学院身价倍增,成为了身在亚洲的真正的常春藤盟校。

超低录取比例。该校从一开始就采用四年寄宿制,每年最多招收250名本科生。其中,约60%的学生是新加坡人,40%为国际学生。每年收到超过8000份申请,录取率通常为3%~7%。这一比例与美国常春藤盟校基本一致。在新加坡,该校是少有的与美国大学拥有一致的招生录取流程的大学。第一批学生于2013年入校,当年录取人数仅为157人。

课程经典创新。该校的课程由双方高校教师共同创建,目的是开发跨越西方和亚洲文化的新课程,更好地让学生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全球环境做好准备,既保留两所名校既定的文科传统优势,同时也要帮助学生了解亚洲和世界不同的知识传统和文化。其最受欢迎的五大专业是艺术与人文,哲学、政治与经济,环境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与统计学。

毕业前景无量。学生毕业时获得由新加坡国立大学颁发的耶鲁—国大学院的荣誉文学学士或荣誉理学学士学位。在2017年毕业的119名首届学生(未包括仍在完成其他学位课程的学生)中,有103人获得荣誉文学学士学位,16名获得荣誉理学学士学位。据报道,当年9月底,已有超过90%的学生找到工作或继续攻读高一级学位。

这样一所世界瞩目的大学,还是耶鲁“国际化”战略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当初建校时,《纽约时报》和《高等教育纪事》都曾将耶鲁大学此举视为高等教育全球化运动的一部分,何以在10年之后却走到了尽头?

单方宣布,另起炉灶

尽管双方官宣合作终止是在今年8月,但事实上,至少在今年7月,就有消息称新加坡国立大学单方面作出决定并通知了耶鲁大学。

美国东部时间8月26日,耶鲁大学校长萨洛维在官方网站上发布通告称,“耶鲁—国大学院计划于2025年关闭”。

在通告中,萨洛维称,“今年7月,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永财教授告知(inform)我,作为新加坡国立大学自2018年以来一直在追求的更大战略调整的一部分,他们打算在2025年将耶鲁—国大学院与其现有的大学学者计划(USP)专业合并,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和更大的文理学院,该学院将不会以耶鲁的名字命名。”

该通告明确说明,关闭耶鲁—国大学院是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单方面作出的决定,事前并未与耶鲁大学商量,仅在决定后通知了耶鲁掌门人而已。通过这份声明中萨洛维所使用的“告知(inform)”一词,可以看出并未与他商量或讨论,可以想象其听到此消息时的惊讶与无奈。同时,这话也为他自己做了某种程度的开脱——因为若要关闭此学院,在耶鲁是要经过诸多公开的程序才可以做到。要知道,当初建立该学院时,就曾经在耶鲁校内外引发不小争议。它的突然关闭,自然会引发人们的诸多疑问、批评与对未来办学的深入思考。

耶鲁大学负责国际事务的副校长路易斯在告全校师生员工的公开信结尾,更是使用了“感情上喜忧参半”(bittersweet emotion)来表达个人的感受。

美国时间8月26日、亚洲时间8月27日,双方同时对此事发布了官宣。在官宣中,新加坡国立大学宣称,该校将新建两所学院,目的是为大众提供更大规模、更加灵活多样、跨学科的高等教育。而其中的第一所学院就是将耶鲁—国大学院与USP专业合并。

USP是该校于2001年设立的本科生专业,每年会招收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七个院系的220~ 240 名本科生,该专业的教育侧重于加强核心学术和专业技能——写作和批判性思维、分析和定量推理、提出正确问题和进行研究的能力,以及培养在广泛的知识领域内具有反思意识的习惯。

该校将两者的合并视为在新加坡国立这所旗舰大学建立比以往更强有力的跨学科教育,并认为这是教育创新的一个新里程碑。陈永财说,新学院的建立是该校教育创新和课程改革路线图的一部分,目标是要跟上全球经济的需求与挑战。

萨洛维在当天官宣中则表示,耶鲁对耶鲁—国大学院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两所一流大学之间开创性地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创建了一所寄宿制文理学院。“我要对新学院的成立表示最美好的祝愿,感谢新加坡政府的慷慨支持,使我们双方合作创建了一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人文教育模式。我们相信,(虽然它将消失,但)其DNA将永存,将以一种崭新和令人兴奋的方式延续下去。”

合同到期,重新出发

耶鲁—国大学院的建立,最初源于2009年,由新加坡国立大学邀请耶鲁大学帮助其在校园内设计一所新的文理学院,目标是要建立新的以寄宿制为基础的文科教育模式。

如今,新加坡国立大学单方面终止合作,这令人十分惊讶。但事实上,两校在2011年所签订的原始协议中,已经赋予了双方在2025年终止协议合作的权力与机会。因此,这次新方实际上也是按照合同行事,而且,提前4年宣布退出意向,将保障所有在读的学生按照计划完成学业。

从已发布的信息来看,新方作出此决定无外乎出于如下原因。

首先,扩大招生规模。新学院成立后,每年招录的学生人数可以提高到500人。

其次,加强文科教育。新学院将会为学生提供沉浸式、跨学科的文科教育,将以小组教学、共同课程和至少两年的住宿生活为特色,进行一系列教育创新。据校方管理部门称,新学院的核心课程将在很大程度上借鉴耶鲁—国大学院的开创性课程。

同时,双方依旧合作。虽然双方合作的学院不存在了,但双方将会一如既往地合作。作为耶鲁大学校友,陈永财也曾表示,双方自2001年以来一直保持着牢固的友谊。双方长达10年的成功合作伙伴关系使两所大学走得更近。耶鲁—国大学院在过去10年所取得的成就令人无比自豪,这一经历也有助于重新构想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本科教育。

截至目前,除了一些猜测外,虽然尚无更多有关此决定的内部消息或者真正原因流出,但据报道,此决定并未在事前与耶鲁—国大学院的在校生、校友等商议,且事前保密,目的就是防止引起反弹。此事官宣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师生中引起强烈震动,他们纷纷表示震惊、悲伤和恐惧。大约有14100师生签署了请愿书,反对合并决定,并对此事的不透明提出异议与批评,但都无济于事。

全球战略,何去何从

在这一事件上,虽然涉事双方都作出了正面、积极的回应与评价,但谁也无法否认,双方的合作以失败而告终。

即使不刻意探讨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其中引人深思的地方依旧不少。我以为,此事件更大的关注点,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持续肆虐两年之久、各国纷纷关闭国门的情形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究竟该如何进行,过往顶尖大学的全球战略又该何去何从。

如上所述,该事件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单方面作出决定,耶鲁大学被迫接受其结果。从7月至今的发展来看,这一事件对耶鲁造成了伤害。前不久,耶鲁网站发布新闻称,耶鲁—国大学院关闭后,耶鲁将重新评估其全球战略与全球拓展的未来。

报道中,耶鲁副校长路易斯直言不讳地说,在耶鲁—国大学院突然宣布关闭后,虽然耶鲁不会大幅改变其全球战略,但不太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开展与耶鲁—国大学院类似规模的校园建设计划。

虽然他补充说,大学将继续致力于建设其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国际中心,并将继续开展跨境研究和教师合作,但不会再开设一所新学校。他强调,耶鲁—国大学院是在国际合作大幅增加且旅行相对便利的时期建立的,但疫情的国际大流行使高校的国际交流变得更具挑战性,因此不太可能再有类似性质的新计划。

从目前看,未来的国际交流将更多体现在教师的合作研究之间,并通过线上方式进行,比如当下众多的在线课程。

无论如何,只要思考大学在全球竞争时代的作用,就不可否认,站在研究和教学的前沿尝试解决全球问题,乃是大学的使命所在。任何困难与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