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志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1/5 16:26:36
选择字号:
覆沙埋秸造旱田技术一体化解决盐碱—干旱问题

位于中国科学院长岭草地农牧生态研究站有这样一块试验田:pH值为10.23~10.76,土壤电导率为0.71~0.92dS/m,属重度盐碱荒地,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应用研究所科研人员的治理下,这块试验田重现生机。11月4日的测产结果表明,覆沙造旱田技术示范玉米产量达428.3公斤/亩,埋秸造旱田技术示范玉米产量达338.4公斤/亩。

长期以来,盐碱障碍严重的土地或无法耕种或作物低产,土地经济效益低,严重制约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采取有效措施,改良盐碱地,实现作物正常耕种,大幅增加优良耕地面积,对保障国家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将发挥重要意义。

松嫩平原沙坨地—盐碱地镶嵌交错分布,风沙土资源丰富。风沙土含盐量低、结构疏松,风沙土与盐碱土混合能有效降低土壤盐碱含量。在盐碱土地上覆盖一定厚度的沙地土壤,可限制下层盐碱土的盐分向上移动,起到“沙压碱”和“沙压盐”的作用,同时创建覆沙耕作层,可发展为优良农田。在盐碱地翻埋粉碎农作物秸秆能有效疏松土壤,结合喷淋补水,具有淋盐渗盐、隔层抑制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其他营养元素,提升土壤地力。一体化解决盐碱—干旱问题,实现重度盐碱地改良及高效利用。

对于这块重度盐碱地,科研人员分别采用覆沙和埋秸两种造旱田技术。具体做法是,在盐碱地覆盖20cm厚风沙土,或在盐碱地翻埋40t/hm2粉碎秸秆。种植玉米,行距65cm,株距29cm,施肥量纯N180kg/hm2、P2O570 kg/hm2、K2O70kg/hm2。玉米播种后至苗期勤喷淋浇水,保持地表湿润,其他生育时期视干旱情况喷淋浇水。第一年改良种植玉米,玉米长势旺盛,产量可观。

来自吉林农业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的专家认为,覆沙埋秸造旱田改良及利用重度盐碱地效果显著,可实现盐碱荒地变优质农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