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本次会议最大亮点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从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再到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脱贫攻坚解决了温饱问题,乡村振兴将解决富有问题。
站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关键节点,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全面实施?为此,《中国科学报》专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国际农业经济与贸易创新团队执行首席科学家陈秧分。
陈秧分(右一)在乡村调研
陈秧分(中)在乡村调研
《中国科学报》: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就您了解的实地情况而言,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情况怎样?
陈秧分:3年来,全国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比如,在国家层面,出台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十三五”财政投入农业农村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增长速度。出台了专门的文件,要求“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解决乡村用地难题。
应该说,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力度在加大,效果也很显著。我们实地调研时,当地百姓都反映,从乡村生产条件到人居环境,这三年间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善,老百姓见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当然,由于自然条件等原因,各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展、实施效果有些差异。有些政策落地付出的代价比较大,或者说机会成本比较高,从公平的视角来考虑的话,这也是值得的。
《中国科学报》:就目前已经推进乡村振兴的地区来说,遇到过什么困难?有何经验值得借鉴?
陈秧分: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乡村振兴还面临不少困难。
首先是人的问题,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返乡创业就业的意愿与能力不足,去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农村能人暂时出不去,但绝大多数都没有选择留下来。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干部在干、农民在看”的现象,没有充分调动农民、市民等各类主体真正参与乡村振兴。
其次是资金的问题,农村贷款难问题一直存在,银行放贷意愿不高、各主体的贷款利率高。
再次是用地指标的问题,因为乡村产业的效益相对较低,地方政府不大愿意将有限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农业项目,点状供地等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当然,还有投资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我们乡村发展前景看好,但从2019年开始,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的积极性在下降,规模在减少。
也有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云南省临沧市的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既利用了干部能人熟知当地情况的优势,也利用了干部能人的信息资源,编制的乡村振兴规划更加科学、更具可行性。
《中国科学报》:如何保障已经脱贫摘帽地区不返贫?如何帮助他们实现乡村振兴?
陈秧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比脱贫攻坚难度更大。
中央已经明确,脱贫地区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的总体稳定。
当然,落后地区之所以落后,主要是由于观念落后或者自然资源禀赋不足所导致的。保障不返贫、推动乡村振兴,我们需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
一方面,如果政府不作为,贫困地区很容易陷入贫困恶性循环陷阱,很难实现与市场对接,政府要做的,就是做好产业规划,做好招商引资,做好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另一方面,需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立足市场规律发展乡村产业,而不是政府包办一切。
《中国科学报》:乡村振兴首要的是产业振兴,您对此有何建议?
陈秧分:发展乡村产业,重要的是做好产品、搭好机制、讲好故事、做好支撑。
第一, 做好产品。我国正在迈向中高收入国家,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营养健康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了。要在注重产量的同时更加关注产品品质,挖掘产品特质,打造品牌产品,提高效益。
第二,搭好机制。农业涉及主体较多,包括农户、企业和政府等等,如果利益连接不健全,产销衔接没做好,那么再好的产品也卖不出去。建立产业化联合体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形式。
第三,讲好故事。现在是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有了好的产品,还要会讲好故事,比如褚橙、李子柒、江小白等案例,他们都是会讲好故事的典型。
第四,做好保障。乡村要想吸引留住人才,要想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必须优化营商环境,做好土地、资金、风险防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等各方面的保障。
《中国科学报》:乡村振兴如何避免“千村一面”,有何建议?
陈秧分:主要是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寻找潜在的市场空间,立足当地特色找准产业发展方向,这样才可持续。
例如四川省广汉市,位于成都平原,一直坚持发展粮油产业,粮油集中种植规模全省第一,产值达百亿元级,吸引了中化农业、益海嘉里等一批大型企业入驻,也留住了“80后”“90后”年轻农民。四川省广汉市成功创建了粮油产业方面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样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报》: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农业科技将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
陈秧分:以粮食产业为例,农业科技可以从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智三个方面来着手。
首先是藏粮于技,要破解农业科技领域前沿问题和“卡脖子”技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是藏粮于地,提高耕地产能,在这方面,农业科技也将大有作为。
最后是藏粮于智,当前不确定不稳定性事件频发,更要发挥好农业智库专家的作用,为国家粮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出谋划策。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