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哥的玫瑰》,[俄]蒲宁著,冯玉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定价:46元
本书是俄罗斯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蒲宁(1870—1953)的游记随笔集。“耶利哥的玫瑰”并不是玫瑰,而是一种在渺无人烟的地方仍能茁壮生长的沙漠藤蔓植物。
从青年时代起,蒲宁便喜爱上了旅行。最初,他漫游了当时俄国的南方。对他来说,旅行还不仅是为了领略大自然的美,不仅是为了求知,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人生的意义。蒲宁于1900年11月第一次出国旅行。几乎走遍了东欧、南欧、中欧、巴尔干半岛、中东和北非等,还出了红海,经索马里,渡过印度洋,到了锡兰岛。
在这部游记随笔集中,蒲宁塑造了诸多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了自然景色的和谐优美,表现心理的深刻令人叹为观止。同时他还在探索古老文明的源头和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规律。
《论康德》,[法]亚历山大·科耶夫著,梁文栋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定价:78元
法国哲学家亚历山大·科耶夫(1902—1968),于1933至1939年在巴黎高等实践学院开设关于黑格尔的课程,最终奠定其在法国乃至世界学术界的地位。他被认为是在法国推动黑格尔主义复兴的关键性人物,诸多的当代法国哲学史也以其为开端。
科耶夫曾经提出,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之间只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那就是康德。当科耶夫准备出版他的研究成果时,却将这部分内容遗失了,直到他去世后,他的这一相关手稿才被人重新发现。科耶夫理解的康德与他的《理性的异教哲学史》和《黑格尔导读》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西方哲学史。因此,《论康德》的出版对于理解科耶夫的思想脉络以及西方哲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岁月静好:蒋勋的日常功课》,蒋勋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定价:68元
2014年10月,蒋勋到池上驻村,每天在田野间走路,一边是蜿蜒起伏的海岸山脉,一边是陡峻雄壮的中央山脉,走在田陌间,他就随手用手机留下刹那光影,记录一两段文字,并在“脸书”发布,陆续积累了不少图文。
他发现,从立春到雨水,从惊蛰到春分,从清明到谷雨,从立夏到小满……这些在工业文明的现实里都会渐渐被遗忘、失去了意义的节气,却在池上这样一个农村,时时被农民记惦在口中。
节气提醒的是自然秩序,在时序更替中找回生命的秩序。蒋勋“在节气里做救赎自己的日常功课”,以二十四节气为时序,书写日常生活中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大自然的省思。
《一人饮:做陶、饮茶和思考的日常》,董全斌著,岳麓书社2020年12月出版,定价:108元
本书是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一条视频等媒体报道的当代知名陶艺家董全斌的造物美学随笔,关于美、器物、创作、风格、生活的深度思考,“器物对我来说就是我的思考,也是我的生活。”
在景德镇7年,董全斌完成了“九十九只杯”“从一片荷叶开始”“坐忘”“变化”“小小的壶”“一人饮”“一人饮茶会”“与接为构”等系列作品或展览。他从饮茶出发,结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简洁的当代风格元素,创作出具有多元美感的器物。看似普通日常的器物,背后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
董全斌说创作本书的初衷,并不是给读者带去知识,而是希望引发思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