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贺广华 范昊天 周小苑 叶子 来源: 人民日报发布时间:2020/9/29 11:18:05
选择字号:
湖北宜昌精准扶贫补短板
携手同心奔小康

初秋时节,长江北岸,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东壤口镇绿竹筏村,满山的夏橙(柑橘的一个品种)已经采收完毕。

“今年有个好收成,多亏了宜昌的好邻居、好兄弟!”种植大户张林算了一笔账:35亩夏橙卖了14万斤,纯收入30多万元,平均每亩比去年增收1000多元。

宜昌地处湖北西部,其与恩施等市州交界处,属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长期以来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近年来,在精准扶贫政策支持下,短板逐渐补齐,当地群众携手同心奔小康。

共建水电网 产业齐兴旺

长江支流西流溪,是宜昌市秭归县泄滩镇牛口村与绿竹筏村的天然分界线,一度也是产业发展的分界线。站在江岸边的山坡上放眼望去,只见东侧牛口村林木茂密,西侧绿竹筏村却相对稀疏。

缺水,是绿竹筏村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我们这里主要是坡田,土地贫瘠,一遇旱情就容易歉收甚至绝收。”2013年,在外务工多年的张林返乡创业,流转30多亩土地种柑橘,结果年年都为找灌溉水源发愁。“从几公里外的长江泵水到果园,柴油机加人工成本一次就要上千元。”

一溪之隔的牛口村却是另一番光景。由于地形、气候条件适宜,水源充足,牛口村从1997年起大力发展柑橘产业,如今年产量1200万斤,人均收入达2万元。

绿竹筏村不是没想过从西流溪引水,但村里电压低,带不动大功率水泵。从巴东接电距离有1500米左右,成本也不低。从距离仅600米的牛口村接电是最省事的办法,但两地分属不同市州,跨界接电有难度。

过去,受行政区划、地形分隔等制约,宜昌与相邻的几个市州在通路、通水、通信等方面衔接不足。去年,宜昌主动对接恩施等地,跨地共商脱贫攻坚大计,共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牛口村和绿竹筏村的电力设施共享项目由此提上日程。

2019年9月21日,泄滩供电所正式进场开工,新建变压器1台,架设线路650米,一个多月后正式投产送电。绿竹筏村泵房的水缸里清水涌出,困扰多年的安全饮水和灌溉用水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有了水,绿竹筏村产业发展快马加鞭。在张林的带动下,村里成立了柑橘专业合作社。超过一半的村民开始种植柑橘,种植总面积达到4000多亩,年产值800万元,人均纯收入6500元。虽然与牛口村相比仍有差距,但张林对未来充满信心。

修好毛坯路 敲开致富门

在宜昌与恩施交界处的南庄坪,一条1.2公里长、3.5米宽的水泥路在山林间铺开,一头连着宜昌市秭归县磨坪乡雁落坪村,一头连着恩施州巴东县绿葱坡镇中村。

69岁的雁落坪村三组村民谭明翠正在苞谷地里忙碌。“自从门前的这条路通了,日子就好过多了!”

原来,雁落坪村距秭归县城100多公里,而距巴东的野三关镇只有22公里。2017年底,途经中村的巴野公路正式通车后,雁落坪村村民去集镇更加便捷。但是,中村和雁落坪村之间的一条1.2公里的毛坯路,阻挡了村民出山的脚步。

“这样一条毛坯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车辆通行困难。”雁落坪村党支部书记谭明春说。

去年10月,这条1.2公里的毛坯路被纳入宜昌、恩施交界处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由宜昌投资兴建,今年3月25日正式投入使用。借着通路的契机,雁落坪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近70户村民种植销售土豆、白菜等高山有机蔬菜。

“现在每天都有外地商贩直接开车到家门口来收菜,再也不愁卖不出去了。”谭明翠喜上眉梢。路修好了,也为中村的茶叶、猕猴桃、种植养殖等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客源和销路。

经过持续两年的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宜昌市完成路、水、电、网等项目77个,惠及5.06万边界地区群众。

看病有医保 上学有资助

走进宜昌市兴山县榛子乡板庙村,刚脱贫的村民高士军和妻子郑启凤在田间忙着采摘辣椒。“孩子今年刚上大学,我俩肩上的担子重了。好在今年辣椒行情好,目前的收入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高士军笑着说。

前些年,由于长期劳作,郑启凤落下了头疼、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在乡卫生院住院两周花了5000多元,医保报销时遇到了麻烦。

原来,郑启凤虽然人嫁到了宜昌,但户籍还在老家襄阳,因此无法享受宜昌的医保政策,只好每次都折回娘家报销。

当时,宜昌正大力探索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模式,但政策尚未覆盖到全市域。了解情况后,有关部门立即全面摸底,在2019年实现了政策在宜昌市域的全覆盖。“无论户籍是否迁到宜昌,只要在宜昌范围内被认定为贫困人口,都可以享受到健康扶贫政策。”宜昌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无论是在宜昌还是襄阳,郑启凤都可以享受异地医疗的“无缝切换”,再也不用来回跑了。儿子郑来全的户籍也在襄阳,但平时常住宜昌,2018年考上了位于襄阳市保康县的职业高中。宜昌扶贫部门将他纳入“雨露计划”教育扶贫项目,每年可以拿到5000元补助。

据宜昌市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统计,2020年春季学期,已资助像郑来全这样常住宜昌在外地上学、外地户籍在宜昌上学、宜昌户籍在外地上学的贫困家庭学生1万余人。

受益于危房改造政策,高士军一家如今住在宽敞明亮的新房,还添置了不少家电,生活越过越有滋味。“等农闲时节我就去外面打工,加上种植、养殖等收入,今年预计纯收入能达到3万多元。”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