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9/17 12:27:22
选择字号:
科学家发现最古老海生四足类动物同步游泳证据

安顺足迹照片与行迹示意图

中国豆齿龙游泳复原图 绘图 张宗达

近日,中外科学家团队宣布在贵州省安顺市经济开发区幺铺镇发现了200多个海生爬行动物的足迹,其中一些足迹为科学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早的海生四足类同步游泳的证据。研究论文发表于《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

该研究中的化石样本揭示了海生动物肢体同步运动、划行或撑行的运动方式——即对称的左、右肢同时运动。研究发现的新足迹类群安顺足迹和双桨迹比云南罗平县关岭组狮子山段产出的双桨迹时代更早,代表了中三叠世(安尼期,约2.4亿年前)出现的同步游动样式,其中安顺足迹是迄今最早的关于楯齿龙或龙龟类动物游泳或“撑行”运动的遗迹化石记录。

论文作者之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认为,由于保存条件苛刻,海生四足类的水下行迹很少得以保存下来。因此来自贵州安顺的足迹动物群的意义十分重大,它们记录了海生爬行类的水下活动,更是首次发现的关于楯齿龙类或龙龟水下行为的记录,揭示了海生爬行类早期采用肢体协同运动的游泳方式。

同时,足迹化石组合表明幻龙类、楯齿龙类和/或龙龟类动物曾一同出现在东特提斯海沿岸的泻湖等浅海环境中觅食,帮助研究人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海生爬行类在中三叠世浅水/泻湖底部的习性和运动情况,拓展了对海生爬行类足迹的有限认识。丰富的化石记录有利于未来将该研究区与其他地区的生物群进行比对,从而为古生物学、古生物地理学和古环境学研究提供了方向。

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淳评价该研究,认为此项工作集中发现了大量的三叠纪海洋爬行动物足迹化石,对揭示此类动物的生活方式及云贵地区三叠纪海洋环境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遗迹学专家与德国同行等学者幺铺足迹点进行了多次考察,并进行了三维摄影,分布图绘制与细致测量。根据地质调查的资料,这批足迹化石组合保存在幺铺镇红龙村中三叠统安尼阶关岭组松子坎段的薄至中厚层泥质白云岩的层面上。关岭组是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中三叠统地层。

由于其形态和行迹模式与此前的足迹记录有着显著不同,因而研究者将其归入了新的分类单元,并命名为奔波安顺足迹。

那么,安顺足迹是什么动物留下的呢?将足迹相关地层产出的足部骨骼化石对比是寻找造迹者的最直接手段。安顺足迹的造迹者可能为龙龟类或尚未在关岭组发现过骨骼的类似于豆齿龙的楯齿龙类。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1018220303886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