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下一代设计工程师 |
2020戴森设计大奖中国区冠军揭晓 |
|
来自中国重庆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刘森昊及其团队设计、研发的“Start Now一触即发”,凭借独特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脱颖而出,近日摘得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戴森设计大奖冠军。这批年轻工程师,设想利用人体与外界温差发电,解决可穿戴设备的供电问题。获奖作品主打一款新型柔性高效温差发电器,能够自行充电,高效发电,长时间续航,大幅节省设备功耗,与相关技术对比单位功率成本降低约为51.56%,同时降低废弃一次性电池带来的环境污染。
目前,全球电池市场都面临原料资源枯竭、价格昂贵且消耗迅速、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等痛点。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可穿戴设备使用量逐年攀升,《全球可穿戴设备季度跟踪报告》指出,仅2020年第一季度即出货7260万台。占据市场主流的锂电池生产量与使用量随之骤增,但仍无法解决可穿戴设备内置电池容量小、续航能力差、需频繁更换等问题,尤其针对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一类需长时间工作的小型设备。此外,可穿戴设备在柔性器件等领域也受限于技术瓶颈。
刘森昊说:“现有市场上许多医疗设备都需持续性供电,但现有电池耗电速度快、持续成本高昂、一次性电池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我们团队便思考利用人体生物能,为医疗设备持续性供电,解决残障人士、老幼群体、运动爱好者、边远地区人群等目标受众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戴森设计大奖中国区评审专家、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认为,“这项设计关注到社会对可穿戴设备使用需求的增加和使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也综合考虑了续航、安全、环保等各方面的因素。”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韩挺:“我很高兴首次参与戴森设计大奖的评审,就看到这样兼具实用性、可持续性和可实现性的创新设计。”浙江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柴春雷说:“从这个作品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它不仅将技术和设计融合,更是提出了很有意义的解决方案。”
同时,上海交通大学周天宇和江南大学李承翼等同学作品分获亚军和季军。
据悉,戴森设计大奖是一项国际性的设计与工程大奖,旨在嘉奖、鼓励和启发新一代的设计工程师。它面向所有工程专业或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和新近毕业生开放征集。
2020年,戴森设计大奖中国大陆地区参赛作品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共收到300多项创新发明作品,作品总数在27个参赛国家及地区中排名第一。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