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9/11 15:10:33
选择字号:
后疫情时代,五问留学教育

 

如今,虽然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在全球肆虐,但至少在国内,疫情的态势已经趋于平稳,这也就给了我们更多的时间,思考此次疫情究竟给我们的当下和未来带来什么。

在高等教育领域,受此次疫情影响和冲击最大的,应该算是留学教育了。,当前,我国在海外有大量留学生,还有许多学子准备踏上留学之路。未来,留学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不久前,以 “疫情后的留学教育”为主题的全球名校长论坛举行线上专题论坛。多位专家、学者就“留学”相关话题进行了分享。从他们的分享内容中,我们也可以对于后疫情时代我国留学教育的某些问题,找到一些答案。

 

问题一:疫情过后,留学大趋势是否会发生变化?

受疫情和中美关系影响,出国留学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从长远来看,如果中美关系持续紧张,或许中国学生选择留学的国家格局会有所变化,但出国留学大趋势不会有大变化。

这是由于从学生角度看,我国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出国读书,这可能不是在短时期里所能够改变的。同时,国外很多大学也有招收中国学生的需求。海外大学中,中国学生的比例非常高。对一些大学来说,招收中国学生为学校运行经费和优质生源提供了保障,对整个教育体系起着支撑作用。

欧美一些大学,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自主权。在今天这个时代,大学所提倡的走国际化道路的理念,就是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一起学习,相互交流。所以在任何政治压力下,这些大学的领导人也会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来维护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大学的理想。

此外,如果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贸易上出现对抗和摩擦,文化和教育之间的交流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 俞立中

 

问题二:出了挑战,此次疫情对于留学教育而言,是否也存在机遇?

疫情时代留学教育也是有机遇的。以美国为例,美国目前疫情的防控做得并不理想,我个人预测,今年出国留学的人数可能会略有下滑。但出国留学的大趋势短期内我认为应该是不会改变的。

对于家庭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今年是一个非常好的弯道超车、冲击顶尖名校的大好机会。因为疫情原因,申请美国名校的国际学生数量会大大减少,并且今年很多名校降低甚至取消了对标化成绩的权重和考核,这对于那些很早就开始准备留学,个人综合背景、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就会变得非常有竞争力。

对于经济条件并不是优越,但又非常想获得海外文凭的留学家庭来说,在这样特殊时期留学也会是一笔非常有价值的投资。美国很多学校今年在常规学期都开设了网络课程,学生是可以把基础的通识课程、相对不那么重要的选修课程在国内以相对较低的学分修完,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及时完成海外学业,获得海外文凭,另一方面将会大大节省相应的留学费用。

——CUSSA暑校联盟创始人 李麟

 

问题三:在出国留学的问题上,目前我们还存在哪些误区?

第一个误区: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中国的家长往往非常重视SAT成绩,希望孩子考的分越高越好。但以美国高校为例,他们看成绩也注重实践,比如参加过什么公益活动,在公益上有什么建树等。而中国的家长往往会忽略这点。

第二个误区: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紧抓不放。因为学生和加上家长分处不同国家,孩子的衣食住行要关心,学习成绩也要关心,但很多时候家长是鞭长莫及的。此时,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很强的自理能力。

第三个误区:希望孩子做一个全方面都优秀的人。家长希望子女体育好,学习也要好,人品也要好,还要有能力,这是很难做到的。我认为最重要的全面是做一个完整的人,在人格上的全面这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国际教育希望推进的一个目的。

——美中新视角基金会主席周志兴

 

问题四:出国留学,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出国留学,不能仅仅学“技”,而忽略操控“技”的无形软件——也就是“道”。比如,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不能以为留学就是学科学知识,而不是培养科学的三要素——科学之目的(去发现各种规律)、科学的精神(质疑、独立、唯一)、科学的方法(逻辑化、定量化、实证化)。

有人可能会认为其中的第三要素是“技”,但是别忘了,三要素是三位一体的;第三要素是为第一和第二要素服务的,没有第一和第二要素的“道”作为导向,只专注第三要素,充其量能成为高级技术员(这也是很多留学生的前车之鉴),无法成为有创造性的科学家。

——迈阿密大学(牛津)教育学教授 黄全愈

 

问题五:后疫情时代,中国的学校和中国的教育要想更多地“走出去”,需要得到哪些帮助?

国际学校“走出去”,特别需要政策扶植。例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已经和100多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我认为今后该备忘录中也可以加一条:我们中国也可以去这些国家办学校。

再例如,根据全球化智库每年发布的中国国际学校报告,截至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港澳台)总共有国际学校1028所,大量的国际学校都集中在了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其中,民办国际学校的数量大,增长快,占到了中国国际学校总数的80%多。由此可见,中国民办学校的积极性很高,国家也应该给予政策支持,鼓励我们的民办教育走出国门,到海外去办学校。

在中国国际学校走出去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国家也有了一些政策,比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未来教育的十大战略任务中,就包括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等,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指导。那么,如何为海外的中国公民、华人华侨和其他国家的学生提供学习中国文化、接触中国国际教育体系的便利?在这方面我们还可以做很多的工作。

——全球化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