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上这本法国版《我在故宫修文物》 |
走进卢浮宫隐秘的角落 |
|
《卢浮宫的幕布之后》,[法]贝雷尼丝·若弗鲁瓦—施内特著,露希尔·皮凯蒂绘,赵飒译,东方出版社2020年2月出版,定价:158元
卢浮宫博物馆的建筑面积为36万平方米,其中对公众开放的有8.6万平方米;卢浮宫拥有藏品568198件,展出的只有38000件;卢浮宫有约2000名员工,其中相当一部分并不与公众直接接触。
这些看不见藏品和空间是什么样子?那些神秘的员工又在这颗艺术星球的运转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法国艺术评论家贝雷尼丝?若弗鲁瓦—施内特和画家露希尔?皮凯蒂带着纸笔和画板,探入了卢浮宫那些最隐秘的角落、寻找那些辉煌背后的人。他们把所见所闻记录在了这本《卢浮宫的幕布之后》中,国内网友将其称为“法国版的《我在故宫修文物》”。
博物馆奇妙夜
夜幕降临,夜晚的卢浮宫洗去了白天的喧嚣,一切归于平静。
2017年4月27日晚九点,施内特和皮凯蒂按照约定来到卢浮宫的安全中心。馆里的两位接待与监管员拿上钥匙和手电,带领他们体验了一次夜间巡逻。
在夜间昏暗的卢浮宫中漫步,是很多人可望不可及的梦想,而对于这些博物馆员工来说,这是他们的工作日常。卢浮宫有着一支25人的巡夜队,他们的工作开始于下午5:45,结束于次日早上9:15。
“在卢浮宫里巡夜的时候,会感觉自己像个宇航员。博物馆变成了一艘幽灵船……我们在不同的时代和氛围中旅行,仿佛变成了世界的主人。”接待与监管员弗雷德里克?比扬卡蒂尼告诉两位作者。
事实确是如此。“在手电筒的光束下,卢浮宫忽然变成了一幅巨大的电影布景。科撒巴德庭里那些半人半兽的公牛像看上去更加骇人了;我们隐约能辨认出远处古地亚王子石雕像的轮廓;手电光从下面照上去,萨莫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伸展着她巨大的翅膀,产生了一种夸张的戏剧效果……我们握着手电,忘情地享受着独自徜徉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巅峰之作中的乐趣。”作者写道。
“如果能体验书中的角色,我最想当卢浮宫的守夜人。”作家止庵说。止庵去过十次卢浮宫,他说自己的“博物馆教育就是从卢浮宫开始的”。
为什么是守夜人?“因为晚上没人,比较安静,更适合欣赏艺术作品。卢浮宫里永远是人,如果把人去掉,那些艺术品给人的感觉会完全不同。”止庵解释说。
白天的卢浮宫,人又为什么那么多?在止庵看来,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中的一些艺术品被过分图腾化了。“比如《蒙娜丽莎》,其实在卢浮宫那么多的艺术藏品中,它远不像人们所认知的那么‘不得了’,但它因为被人们过分关注而图腾化了。上世纪90年代初我去卢浮宫时,在一堆画的中间,唯独它加罩着一个玻璃盖,你基本上也看不到原画,因为人们都在用闪光灯拍照。”止庵说,直到看了《卢浮宫的幕布之后》,他才知道工作人员还专门给它挪了地方,以便人们前来“膜拜”。“这样还怎么欣赏这幅画?太多游客背对着画拍合照,而对于画作本身视而不见。”
跟随两位作者探秘夜晚中的卢浮宫,不仅可以猎奇,或许还能帮助我们对如何欣赏艺术增加一些思考。
卢浮宫的背面
在夜晚卢浮宫工作的不止巡夜人。巡夜时,施内特和皮凯蒂看到,展厅里,几位摄影师正在拍摄画作《希阿岛的屠杀》,修复师们正在修复天花板。“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卢浮宫都像一片永远忙碌的工地。”作者写道。
他们的脚步也不止于此。在博物馆员工的引领下,两位作者来到了藏在沉重安全门背后的防原子弹掩蔽室、管理着卢浮宫12000多把钥匙的“锁务”工作室、地下二层能连通所有展厅的秘密通道以及那些参观者无法找到的暗门,与身怀绝技的修复师和装裱师、锁匠和木工、安保人员和布景专家对话。
在作者看来,卢浮宫的藏品室不是什么“阿里巴巴的宝藏”,而是保存和研究藏品的地方。游客或许会被《蒙娜丽莎》这样的明星展品吸引,而对于博物馆人来说,每一件藏品都自有其价值。卢浮宫是一座充满故事的迷宫、一个微型社会、一颗居住着约2000人的小小星球,这些居民在或明或暗的地方为这颗星球赋予勃勃生机,“沉浸在工作室和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中,仿佛身处一座巨大歌剧院的中心,那里的演员一遍遍排练着,夜以继日,孜孜不倦”。
“这本书里介绍的事情都是我们不知道的,它所展现的内容对我来说也是非常陌生的,之前接触过的大多数关于卢浮宫的书都没有提到这些事。而对于去现场的人来说,卢浮宫太大,如果去,一般也都会晕头转向,更别提按照书中定位的那些地方去探访了。这本书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的定位感,它告诉我们一个根本不认识的卢浮宫,我们看的是正面,它看到的是背面。”止庵说。
书中所有内容都来自两位作者实地探访的所见所闻,涉及的人物都用了真实姓名和职务。有趣的是,这样一本纪实性的书,插图并没有用摄影照片,而是用了大量的手绘插画。
在止庵看来,这种成书方式一定来自作者成熟而周密的构思。“原因可能一是出于安全和保密的考虑,因为卢浮宫有的地方禁止拍照,一些情景是不能用摄影来完成的;二是绘画要比照相艰难得多,更加耗费时间和精力,这样做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是要表达:绘画比摄影更趋向于恒定,它把一个特别纪实、新闻性质的东西,变成一个相对恒定、持久、有仪式感且庄重的东西。”止庵分析道,这些手绘图本身就是由人创造的艺术作品,其中有作者对卢浮宫的个人理解,这种“纪实+创作”的组合方式,有点“不走寻常路”,正如艺术创作本身。
“书能帮助我们达成一些未得之事、抵达一些未到之地,就像《卢浮宫的幕布之后》,读过之后至少下次再去卢浮宫,我会对那些未开之门更感兴趣。”止庵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