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下午,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重点活动“中国科技峰会—第三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主旨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连接•互鉴•共治——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的新使命”为主题,围绕开放科学和出版传播前沿热点问题,探讨科技期刊创新发展之路。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院士出席论坛并致辞。浙江大学教授、原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原主任杨卫院士,科技部原副部长、《光:科学与应用》主编曹健林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全国政协常委饶子和院士,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昭平出席论坛。
怀进鹏指出,科学创造和发现是学术共同体建立科技期刊的重要目的。科技期刊是学术首发权的重要体现,代表科学共同体的同行认可;是科学重大发现和成果传播的重要平台,对建立社会有秩序的理性极端重要;是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冠肺炎疫情使整个世界面临严峻的威胁,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未来发展的范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世界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应对重大公共危机的进程中,科技期刊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独特作用。
怀进鹏强调,国际期刊出版界应秉持荟萃科学发现、促进知识传播、引领科技发展、服务人类福祉的职责和使命,以开放互联赋能科技创新,有效服务知识创造、传播和应用转化;以交流互鉴促动行业变革,打造更加繁荣、富有活力的出版市场;以协同共治应对时代挑战,合力构建更加健康、有序的学术生态圈。中国的期刊出版界要在做好本土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与国际同道的合作,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在主旨报告环节,国际科技与医学出版商协会(STM)首席执行官尹恩·莫斯(Ian Moss)先生阐述了对科技出版国际化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最新理解。杨卫院士指出,为共同应对全球危机,中国的期刊出版事业应与国际同道一起共享全球科学,实现从“共智”到“共治”的转变。爱思唯尔集团首席学术官尼克·福勒(Nick Fowler)表示,在技术和开放科学运动的推动下,国际出版商应更加深入参与和支持全球科学研究,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中国区总裁安诺杰(Arnout Jacobs)指出,转换协议和多种出版模式下基础设施、出版质量、成本控制等面临的挑战,需要国际同行频繁互动、加强合作。约翰•威利出版集团执行副总裁朱迪·维尔斯(Judy Verses)呼吁全球学术出版行业把握技术变革的机遇,实现学术出版的迭代创新,积极探索协同发展合作模式,为科研创新和社会发展创造价值。
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李军、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张纪臣,以及来自科技期刊相关管理部门、国内外科技期刊出版机构的近200位代表参加会议,光明网、新浪网、百度、钉钉、科创中国等平台同步进行中英文现场直播。
论坛将于11日全天组织专题对话,13位专题报告嘉宾及主持人将围绕“出版传播体系变革”“开放科学的技术与规则问题”两个议题进行主题发言,并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与全球同行研讨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出版传播体系的变革与发展、开放科学中的科研诚信等热点话题和难点问题。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供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