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刘引 江一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7/27 22:23:22
选择字号:
我国难治性三阴性乳癌精准疗效超国际先进水平
疾病客观缓解率从10%提升到29%

邵志敏教授在介绍研究成果 黄辛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团队为“多轮治疗后仍出现进展的三阴性乳腺癌”开出了“精准治疗方案”:结合这类晚期难治性三阴性乳癌的“基因图谱”和其中500多个基因热点的检测数据,根据前期发明的“复旦分型”,开展精准治疗,成功将治疗后肿瘤缩小的患者比例从不到10%提升至29%;其中部分亚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00%获得缓解,疗效远超国际先进水平。7月27日下午,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研究》。

据了解,三阴性乳腺癌是所有乳腺癌中的一种,因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三个主要治疗靶点均为阴性而被称为“三阴”,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5%左右。这种乳腺癌由于缺乏靶点、复发转移风险高,而被认为是“最毒、最凶险”的乳腺癌。其中,因经历过多轮治疗后病情仍然进展的三阴性乳腺癌更是接近“山穷水尽”:经常规方案治疗后肿瘤缩小的患者比例不到10%。

如何让这部分患者获得希望?邵志敏团队历时5年的研究,于2019年绘制出全球最大的三阴性乳癌基因图谱,证实三阴性乳癌并不是一种单一类型的疾病,其实是个鱼龙混杂的集体,深入研究有望对这个集体进一步细分类型。通过基因序列和表达加强研究,或将破解三阴性乳癌“无靶点”的难题。

通过庞大的基因数据分析,研究团队根据不同基因特征,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复旦分型”标准,并据此将三阴性乳腺癌分为了4个不同的亚型:免疫调节型、腔面雄激素受体型、基底样免疫抑制型、间质型。

“实验室的大量测序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基因数据,但在临床上需要更简易、快捷的操作来鉴别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型,以便于指导准确治疗。”邵志敏表示,“经过一系列的计算分析,我们设置了4个在临床上常用的免疫组化标志物(雄激素受体、CD8、FOXC1、DCLK1),把它们作为三阴性乳腺癌亚型的‘标签’。临床上只需通过对这4个‘标签’进行检测就可以快速得出分型结果。”

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通过4个“标签”检测的结果与患者基因检测结果高度一致,保证了检测的精确性。而且幸运的是,这一寻找“标签”的方法仅需进行数百元价格的免疫组化检测,诊断耗时短,具有广泛的可推广性。

“进一步分析后,我们发现不同的三阴性乳腺癌亚型的癌细胞表现出的特性也有较大差异。” 邵志敏告诉《中国科学报》,“以免疫调节型三阴性乳腺癌为例,相较于其他亚型,此类乳腺癌细胞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这意味着此类亚型可能对免疫治疗敏感;而在腔面雄激素受体型乳腺癌细胞则有明显的HER-2基因突变,这类病人则可能适用针对性的靶向治疗。”

基于精准的分型方法,邵志敏和王中华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名为“FUTURE(未来)”的“伞形”研究,针对那些经过多轮治疗后仍然发生进展的“最难治”三阴性乳腺癌,进行分型及基因检测,指导后续相应的精准治疗。

研究中纳入了69例几乎再无药可医的“最难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结合此前的分型“标签”对这些患者分类,研究团队对500多个热点基因进行检测,精准锁定不同分类患者癌细胞的特征,随后予以相应的靶向治疗。

“我们欣喜的发现,这些几乎‘山穷水尽’的患者,其中约29%获得了‘柳暗花明又一村’,肿瘤明显缩小了!远超当前国际前沿治疗方法10%左右的缓解率。”王中华说,“其中,更让人兴奋的是那些归类为‘免疫调节型’的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通过免疫治疗和联合化疗的方法,有52.6%的肿瘤出现缩小,病情得到良好控制。”

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分类为“腔面雄激素受体型”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虽然HER2检测表现为阴性,但其中存在HER2基因的突变。研究人员尝试对这部分发生突变的患者进行抗HER2的靶向治疗。结果发现,这类患者的肿瘤发生缩小的比例高达100%,其中一例患者已经持续缓解长达半年以上。

据介绍,在FUTURE研究中,研究人员不断发现“新大陆”,例如分类为“腔面雄激素受体型”的三阴性乳腺癌比预计中的恶性程度更高,进展也更快,而且对抗雄激素受体的治疗不敏感。这部分患者尚需进一步分析其特征,并调整相应治疗方案,以获得长期疗效……

“这些‘意料之外’的成果为未来开展更多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提供了思路,进一步证实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中推广‘复旦分型’及精准检测非常有必要,也为后续开展针对国人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试验提供了数据和证据的支持。”

邵志敏表示,“这些新成果还将促进精准治疗药物的研发。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2-020-0375-9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