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李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7/14 14:10:30
选择字号:
孙珍:像木棉花一样绽放

孙珍(右二)和学生讨论工作 受访者供图

20年前,她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毕业来到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从事构造分析与物理模拟研究;20年后,她已是我国从事深海地质构造与模拟的权威专家,也是我国第一位担任国际大洋钻探首席科学家的女性。

她的名字叫孙珍,现任南海海洋所研究员、国际大洋钻探未来规划组专家,讫今发表论文100余篇,英文航次及钻探报告专著2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5人。今年6月,是她在南海海洋所工作的第20个年头。

木棉花开

孙珍的办公室在南海海洋所实验楼3楼西南角,她喜欢这个办公室,因为窗前有一棵木棉树。每年三、四月,是木棉花盛开的季节。

在广州,木棉一开,就代表春天来了。一朵朵、一簇簇,硕大的木棉花,攀枝怒放,放眼望去,就像燃烧的火焰,格外美丽。“生命如火、岁月如歌,在生命的季节里,我们都要像木棉花一样全力绽放”。孙珍说。

大家都惊叹于孙珍对科研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很多人知道,她是团队负责人、是首席科学家;但很少人知道,她曾是南海海洋所羽毛球女单冠军,打乒乓球、唱歌也不错,偶尔还写写诗。在带领团队开展大洋钻探的日子里,她坚持每天更新钻探日记,给守在岸上的同事和同学们实时传递科学讯息。

在学生眼中,孙珍是一位非常乐观,干劲十足的老师。

她的学生、南海海洋所副研究员张云帆告诉记者,“孙老师脑子中总有无穷无尽的科学想法,对新的科技动态也十分关注,面对新的方向,她总能通过组织大家讨论,很快找到工作突破点和制定出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同事或学生们讨论科学问题时,她总是脸上有笑、眼睛里有光,仿佛讨论科学问题是人生一大乐事。”

“孙主任的报告每次都很精彩,幽默、机智、和蔼、亲切、平和,能与孙主任共事,我感到很幸福。”实验室秘书刘九玲如是说。

孙珍办公室对面就是研究生公寓,学生们都知道三楼孙老师办公室的灯总是最后一个才关。

笨鸟先飞

“笨鸟先飞”,是孙珍最喜欢的座右铭。在学生们眼中,孙老师博学勤勉,但她总说自己是一只笨鸟,需要先飞。

孙珍给学生上课,会花很多心思去准备如何讲好这个课程。比如给国际海洋科技暑期学校的同学们讲课前,孙珍就请教过好多老师的上课心得,并制定了有效的讲课方案:第一,内容起步不能太难,由简入深,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第二,中间要穿插几个小故事,可以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第三,要带学生多做练习。

“对有一定研究基础的科学家来说,讲课内容非常容易领悟。但对于入门阶段的同学们,常常看似听懂了,却不知道如何去用,这是比较常见的问题,所以需要实践训练。”孙珍说。

当有人问起原因时,孙珍说:“其实,去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做访问学者的经历对我影响很大,再次回到做学生的状态,让我有机会换位思考,我意识到培养学生,老师的耐心与方法是多么重要。”

国际专家来讲报告时,孙珍总是要求专家讲课慢一些,每讲一段主题,她都会尽量用中文归纳总结一下,然后问同学们是否都听懂了。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同学们喜欢和孙珍在一起,喜欢听孙珍的课程和邀请报告。

“孙老师治学非常严谨,比如最近对毛云华同学硕士论文中引用的公式,计算参数等都逐一核查,一丝不苟,让我们非常佩服。”曾经的学生、南海海洋所副研究员赵中贤说,“孙老师对科研的执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直保持一颗好奇心,善于发现问题,并探索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给出解答。”

“求知若渴,大智若愚”,这也许就是孙珍追求的人生状态吧。

逐梦南海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它与两大洋联系密切,众多的工作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完成。”孙珍告诉《中国科学报》,“南海被研究了40多年,提出了各种假说,谁也说服不了谁,主要原因就是第一手实证太少。为了推动认识的上升,实证是必然的科学诉求,而钻探是可以帮助我们取得关键节点上关键证据的重要手段。”

孙珍指出,南海的4+1个国际大洋钻探航次使得南海成为全球研究程度最高的边缘海之一,成为国际海洋科学的天然实验室。在全球研究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中国政府的主动投入,不仅给中国科学家创造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同时为国际很多科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平台。

近年来,孙珍及她的合作团队在南海大洋钻探上取得一系列新发现,发现南海大陆岩石圈破裂模式和大西洋典型火山和非火山模式不同,南海陆缘裂谷期有强烈的岩浆作用;她们的钻探结果有望打破学术界40年来的观点,重新认识南海的成因;钻探第一次获得南海从陆地转变为深海的沉积证据,建立起南海新生代至晚中生代以来完整的地层序列。研究还发现早中新世至中新世的大洋红层和晚中新世的大量浊流沉积,揭示南海演变过程中强烈构造运动的深海沉积响应。

孙珍还带领团队研发了国内首套相对测地系统,用于实时观测海底变形。经多次测试,精度达厘米级,测地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全面优于国际产品。他们完成了南海首条观测长度最大,观测时间最长的海洋大地电磁剖面,获得2019年度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关于未来,孙珍指出,中国的海洋科学一定要走向全球,以科学问题为向导,以先进技术为引擎,以探索未来为己任。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