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新基建”成为热词中的热词,几成铺天盖地之势。相对来说,“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中,“新型城镇化”得到的关注实在是太少了。
早在2014年,国家就启动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历经数年发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探索,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积累了基础和经验。
然而,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化发展,使得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诸如户籍制度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产业导入提升等,仍然进程滞后。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入了攻坚阶段,需要啃更多更硬的“骨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
事实上,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以城吃乡”,不是让农民“被城镇化”。这就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农民进城就业安家的问题。没有充分的产业支撑和植入,新型城镇化就会面临发展空心化的“囧”境。
而在此过程中,以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基建”,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要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支撑。目前,农业现代化、产品销售模式升级等,都离不开“新基建”的参与和带动。
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将为“新基建”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和应用场景。新型城镇化从城市规划、能源、交通、建筑到各类产业发展,都将以无废城市、海绵城市、可再生能源等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而这些产业的发展,是“新基建”重要的“用武之地”。
因此,“新基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个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过程。在热议“新基建”的时候,不能盲目发展、一哄而上,更不能忘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个“大舞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