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委员张兴赢: |
大气污染防治要掌握大气环境资源数据 |
|
2013年以来,针对影响大气污染排放源的确定和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国范围大气污染程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然而人们经常会发现即使假期停工停产和行驶车辆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遇到大气扩散条件不佳,依然会造成区域性持续重污染,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张兴赢认为,大气污染是由污染物排放和天气条件共同决定的。不同的天气条件具有不同的大气自然净化能力,当污染物排放强度超过大气自然净化能力时,污染物在空气中不断积累即会形成大气污染。
大气自然净化能力总水平的高度,被定义为大气环境资源。
因为缺乏对大气环境资源的认识,从而导致在当前的治理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关注点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考核和污染物清单编制,而对大气环境资源的差异性缺乏广泛认知;
(2)以空气质量数据和改善为中心的考核机制,客观上促进了污染产业的空间移动,但污染产业空间转移的无序性和盲目性,只是单纯地把工业转移出人口密集的城市,在大气扩散条件不好的时候依然会继续形成区域性污染影响整个区域,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成效是有限的,且没有科学规划的产业移动还会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3)由于不掌握本地大气环境资源数据,各地无法将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与污染物排放控制对应起来。在制定减排计划时,缺少明确科学的指导原则,特别是在污染物减排总量控制方面,依据缺失。
张兴赢建议,首先应尽快开展大气环境资源监测试点工作。建立以地级市中心区为基本点的大气环境资源监测网格,精细统计区域大气环境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形成报告制度,实现空气质量监测、污染源清单和大气环境资源统计三位一体的新型大气污染治理模式,走出“一因一果”的认识误区。
其次,要依据大气环境资源数据,制定区域差异化减排目标。结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污染源清单,计算大气环境资源消耗状况,形成区域大气环境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并将其融合到区域长期产业规划中。在污染物总量控制中,参照大气环境资源数据,制定区域差异化减排目标。
并且,要转变大气污染防治思路,将大气污染治理理念转换成大气环境管理理念。在大气环境资源监测和精细统计的基础上,以大气环境资源的时空优化配置为核心,科学布局产业和产能的地理空间结构,实现大气环境的中长期治理目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