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如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5/25 11:09:33
选择字号:
全国政协委员王松灵:
落实“5+3”为主体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王松灵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剧了医学人才短缺的现状,也凸显了医学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一直关注医学人才培养的话题。“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式较混乱,有的是‘5年制’本科,有的经过‘5年本科+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培养出硕士,也有的通过‘8年制’培养出博士。这些学生毕业后,全是医生,但水平参差不齐,这不利于医学发展。”

国家教育部、卫健委曾出台文件,要求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为主体进行医学人才培养,但这一政策迟迟未得到落实。

对此,他建议,设立单一层级的博士学位,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培养结束后,进行3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合格者授予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做全科医师。

完成“5+3”培养后,想做专科医师的,接受专科医师培训,培训合格者获专科医师博士,专科医师培训不与学位教育挂钩;想做医学科研工作的,再攻读其它学科的博士学位。

“首先可以设立起‘5+3’的培养标准来,把高水平大学、有培养能力的院校纳入体系中,逐渐吸纳更多的达标院校。比如,设立5年规划,帮助20%左右的院校达标,10年之后50%的院校达标,20年后80%达标。”王松灵说。

他表示,“多年来,我一直在呼吁这个事儿,但进展甚微,可能还是观念的问题。医学人才培养应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不能用理科、工科的培养方式直接套。否则就会违背医学教育规律,出现很多怪现象。”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