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成宽 刘垠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0/5/22 9:11:40
选择字号:
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专家解析主要指标提升背后的成因

 

2019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首位;

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居世界第二;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评估显示,我国创新指数位居世界第14位;

……

对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2020年是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要时间节点。上述指标的稳步提升,彰显了我国整体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党中央一系列重要论断、部署,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形成了从理论到战略再到行动的完整体系,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发生历史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谈到我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的原因,5月20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首先强调了这一点。

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1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9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为2.17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6倍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2.19%,大体与欧盟的平均水平相当。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9.5%,有望在今年实现60%的目标。

“从这些数据看,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已有较大幅度增长,科技创新步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的新阶段,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龙海波解释说,出现这些积极变化的原因很多,但必须在全球科技创新态势的背景下作深入思考,对比分析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这也体现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

在徐晓兰看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挥我国创新发展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及我国科技创新条件不断改善,也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的重要原因。

“经过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努力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列世界第二,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升,多项激励创新的重大举措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精准发力,我国吸引人才回流能力显著。这些都成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优越条件之一。”徐晓兰说。

与此同时,龙海波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和科技进步贡献率较大增长的原因。他表示,从微观主体看,企业更加重视研究开发投入,将产品技术创新作为占领未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科技型企业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逐步补齐了企业基础研究的短板。

从宏观层面看,支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也发生了转换,最重要的就是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升,同时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也为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涌现出一大批高水平的高校、企业、研究院所,以及一大批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这些都是支撑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的重要原因。

保持战略定力 形成系列“组合拳”

在龙海波看来,研发经费支出和科技进步贡献率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研发经费支出是实现科技进步的重要基础,没有足够的研发投入也不会有明显的科技进步。从国际经验看亦是如此,大多数科技发达国家的研究开发强度都很高,尤其是在基础研究投入上。只有持续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力度尤其是企业研发投入,进一步优化研发经费支出结构,才能不断提升科技投入产出水平。

“但是,加大研发经费支出并不意味着科技进步贡献率一定会提升,往往还受到其他重要因素影响,比如知识产权保护、人力资本水平,以及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等。”龙海波强调。

今年是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收官之年,相关指标能否实现?龙海波也给出了自己的判断:预计到2020年底,科技进步贡献率、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等指标预期能够实现。“研发投入强度预期可能有一定困难,但这并不能‘一刀切’地说明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没有实现,应当客观辩证地看待。”他说,研发投入强度除了与全社会直接投入多少有关,还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变化。

针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徐晓兰建议,保持战略定力,凝聚共识,统筹创新型国家建设体系布局,形成系列“组合拳”;强化政府在规划布局和重大科研任务中的决策作用;围绕人才激励、服务等动态制定针对性政策,进一步释放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加快融入国际创新体系,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扩大“朋友圈”,在更多领域成为全球创新的引领者。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