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别敦荣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3/1 20:13:43
选择字号:
厦大教授:破SCI至上,建立同行集体评议制度

 

教育部、科技部相继发文,要求破除论文“唯SCI至上”,是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推动高校回归学术初心的重要举措。

以SCI为绝对标准来进行评价,反映的是中国科技界和科技管理上的不成熟。所谓以SCI为标准,实际上就是在国外英文期刊发表论文的情况。在英文作为国际通用科技文献评价标准的时代,客观上说,是行政管理追求可比性、简单化乃至国际化等倾向,把SCI捧向了顶点,走入了极端。

SCI本身并不是不重要,但却不是唯一的指标。更重要的是得到学术同行公认。SCI文章很难说是同行公认。毕竟SCI期刊的编辑加上审稿、编委,只是少数几个人的认可。追求SCI,特别是在原创性成果、原创性科技工作上过度追求SCI,科研人员很难安心工作,很多人会想尽办法去跟编辑公关,以谋求更大的好处。

学术同行评议制度现在不是没有,而是不发挥作用。即便有同行评议,还是有人去和评审专家拉关系、走后门,用游走于合理与不合理边缘的手段进行人际公关。同行评议也未必一定准确,有时因成果太先进,同行不一定看得准;有时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明知成果先进,也未必评为先进。

如何来避免同行评议中的主观性,光靠一个人或少数人是不行的,必须建立同行集体评议制度。

同行评议,尤其是同行集体评议操作起来相对困难而复杂,相比较之下,SCI是一个简单、好操作的办法。但科技评价所追求的不是机制的困难与简单,而是结果的准确与公平。因此,同行集体评议是相对来说更合理,也更符合科技评价要求的制度。

教育部、科技部要求,不把SCI作为评价标签。怎么让政策落地?要回答好这一问题,还要教育部、科技部、科研机构、高校作出回答。在行政化主导的背景下,教育部、科技部要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尤其是在一些国家级评审、各类荣誉奖励项目,甚至院士评选中,将SCI解绑,才能对高校、科研单位的各类评价带来重大影响。

此次文件中指出,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完善学术同行评价。它不能仅仅只是一句话,而应该建立一套相应的制度。其中,必须很好地回答,同行评议包括哪些学术?同行评议的组织机构怎么组成、怎么运行?同行评议由哪一级机构来审批?它的权限是什么?很多评审是行政性的评审,学术同行的评议是否有效等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同行评议制度很难真正发挥作用。

(作者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记者温才妃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