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祝华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30 11:44:15
选择字号:
2020,西昌航天的“高光时刻”

 

2020年已步入尾声,回顾一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文昌两场一心、齐头并进,多次创造中国奇迹,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超级2020”高密度航天发射任务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西昌航天“向疫战、向天行”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和高密度航天发射任务的双重考验,全体科技工作人员“向疫战、向天行”,决心用任务成功报效祖国,用任务成功为祖国加油。

疫情必须防控,任务不能暂停,决不能让疫情影响国家重大发射任务!2月20日5时7分,伴随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以一箭四星方式,中心成功发射新技术试验卫星C星、D星、E星、F星,中国航天迎来疫情发生以来的首战告捷,用任务圆满成功为全国战“疫”加油鼓劲。

这期间,中心党委充分认清关键任务在中心、巨大责任在中心、重大风险在中心,科学处理一个党委、一个机关与两个发射场、两套人马的关系,持续强化双指挥长制和各级组织机构作用发挥,在两个发射场区指挥部下分别成立疫情防控组,科学统筹疫情防控下的人员定岗、厂房分配、射后恢复等各项工作,为保证按时发射、安全发射、成功发射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了航天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极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

质量是航天事业的生命和永恒主题。面对今年2次任务失利,中心科技工作者以“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决心意志,扭转了被动局面,并连续取得了西昌、文昌两场航天发射的16战16捷,奇迹西昌、奇迹文昌在这里交相辉映,为中国奇迹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任务愈险,斗志愈强,信念愈坚。今年来,面对严峻质量形势,西昌航天人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一切“从零开始”,持续加强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严格落实“双想”复查、“双岗四检查”“五按”“五不操作”等法规制度和“双向质量交底”“严把三关”“防三躁”“防三误”等管控措施,探索建立驻厂质量监督代表制度,扎实做好质量整顿和作风教育,广泛开展“学、议、讲、查、评”群众性质量活动,推动建立常态化质量建设“四项机制”,进一步提高了抓质量保成功的核心能力。

提前半年实现北斗全球组网,44次发射百分之百成功

天阔参横移北斗,天河漫漫北斗璨。

6月23日9时43分,在经历中国航天史上最大规模推进剂泄出再加注后,第五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在中心西昌发射场顺利升空,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完成部署。

同心追梦北斗,奋斗创造奇迹。作为北斗唯一母港,中心几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聚力托举,20年来以44次发射百分之百圆满成功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优异答卷。

北斗发射史,也是中心成长史。特别是在近两年的时间内,他们连续成功实施20次北斗卫星发射任务,将30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和2颗北斗二号备份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创造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速度新纪录,在世界航天发展史上再次创造了“中国速度”。

探索浩瀚宇宙,“天问”“嫦娥”远征深空步履铿锵

九天揽月星河阔,十六春秋绕落回。

11月24日,长征五号搭载嫦娥五号在中心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实现我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任务,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画上了圆满句号。

据悉,中国探月计划的起点,正是始于素有“嫦娥”母港之称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07年10月24日,中国探月工程的首颗卫星——嫦娥一号启程奔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从此,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陆续从中心西昌、文昌发射场启程,将望月千年的中华民族与月亮的距离越拉越近。

而早在嫦娥五号奔月之前,这里还获得了一个耀眼的称号——中国行星探测母港。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天问一号探测器从中心文昌航天发射场出征,奔向火星,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截至目前,天问一号探测器距离地球超过1亿公里,预计将于明年2月中旬到达火星,5月中旬着陆火星进行巡视探测。中国有望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绕、着、巡”三项目标,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首发!首飞!我国新型运载火箭从这里密集腾飞

5月5日,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中心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正式拉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

同时,这也是中国乃至亚洲火箭首次发射超过“两万公斤”的航天器,进一步奠定了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运载能力在世界现役火箭第一梯队中的地位。

11天后,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首次从西昌发射场一飞冲天,极大提升了中心卫星发射快速组网和补网能力,为满足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发射需求奠定基础。

而在刚过去不久的12月22日,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同样在中心文昌航天发射场完美“首秀”,将我国运载火箭太阳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从3吨提升至4.5吨,有效填补了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能力空白。

至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具备了10多种构型火箭发射能力,实现了从几年执行1、2次发射任务到1年执行近20次任务的能力跃升。今年,中心以18发的高密度发射次数,继2018年、2019年之后,连续第3年位列中国航天发射次数榜首。

“天问”“嫦五”出征,“北斗”“高分”收官,“长五B”“长八”首飞……“超级2020”,西昌航天见证着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也见证着中国航天的跨越发展。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