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数据量化了环境因素的改变对鱼类个体行为的影响
12月15日,《全球生物变化》期刊在线刊登了中欧科学家联合发表的关于人类活动引起的鱼类行为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首次揭示了人类活动引起的鱼类行为变化是导致种群以及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一个普遍机制。该成果较好解释了已发生的多例自然现象,如瑞典淡水鱼河鲈种群结构的变化。
科学家们以鱼群为研究对象,首次利用数学建模揭示了鱼类行为变化对生物种群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该成果由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及与丹麦海洋研究所、瑞典于默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共同完成。
人类活动种类之多,范围之广,强度之深,正在极大地改变着生态环境。以鱼群为例,大量的实验表明,人类活动产生的气候变暖、重金属、微塑料颗粒、药物激素、噪声等正在不同方向及不同程度上改变着鱼类个体的行为,如捕食时间和频率等,进而影响到种群甚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动力学行为。
但当前研究的成果多局限在个体层面上的行为变化,而从个体层面上表现出来的行为变化如何影响到种群和生态系统层面的动力学演化研究仍然是一个空白领域。
中欧科学团队以“拟鲤(鲤形目鲤科下的一个属)”为研究对象,构建出具尺度结构的食物网模型,通过实验数据量化了人为因素对鱼类个体行为的影响,进而利用分支理论详细阐述了鱼类行为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
科研团队负责人、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张来介绍说,当前人类活动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湖泊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影响鱼类种群的繁衍甚至人类的生产生活。
团队成果对于探究多因素作用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入侵与防护、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与发展等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gcb.15473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