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殊基因“变身”聚集发病“真凶” |
超90%遗传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变引起 |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卵巢癌手术的一对亲姐妹将于近日出院。五个月前,她们的五妹也在肿瘤医院进行了卵巢癌手术。三姐妹同年确诊卵巢癌,如此罕见的聚集发病究竟是何原因?她们的主诊医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妇科主任吴小华给出了“真相”:“三姐妹同为典型的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患者,这类卵巢癌的主要特征就是家族聚集发病,而导致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的‘真凶’则为BRCA1/2基因突变;研究表明超90%的遗传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变引起。”
吴小华解释说,BRCA1是人体中的一种抑癌基因,最初发现时被认为直接与遗传性乳腺癌有关,因而命名为“乳腺癌卵巢癌易感基因1号”,英文简称BRCA1,后来发现的另一种类似基因被命名为BRCA2。随后的研究中,医学专家又发现BRCA1/2这两个基因突变与卵巢癌的发病也有密切关系。这两种基因是“抑制”细胞癌变的重要基因,一旦发生突变,“抑制”癌变的阀门就被打开,进而导致较高的癌变风险。
研究表明,超过20%的卵巢癌患者是由于BRCA1和BRCA2发生胚系突变造成的,90%以上的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家族性遗传都是由BRCA1/2基因突变引起的。因此,医学界认为BRCA1和BRCA2是引起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的重要基因。而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多个家族成员患有乳腺癌、卵巢癌或两者兼有”的特征。
2016年由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吴小华团队率先牵头完成的全国多中心研究显示,在中国卵巢癌患者中,BRCA1/2基因突变概率高达28.5%。
吴小华表示,卵巢癌预后效果差,早期无典型症状,70%以上患者确诊时已经是晚期,确诊患者5年生存率不超过四成,堪称“最凶妇癌”。因此,如果能够早期意识到发病风险,及早干预,将有效预防和治疗卵巢癌。吴小华建议,对于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通过基因检测或有效的遗传咨询,确认有BRCA1/2基因突变的人群经专业医生评估可进行预防性切除,以避免罹患卵巢癌或乳腺癌的风险;此外,目前已经有不少针对BRCA1/2基因靶点的药物上市,明确基因突变对于获得前沿治疗方案有显著帮助。
据悉,吴小华团队领衔的系列国际前沿研究成果,将为破解卵巢癌遗传难题提供更多“中国方案”。他们完成了首个中国卵巢癌患者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的个体化起始剂量的维持治疗三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NORA”试验,研究结果在今年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报告,正在推广复旦“三步化疗”在非BRCA突变卵巢癌中维持治疗价值。
吴小华表示,通过医院全程管理的诊疗体系结合基因检测、遗传咨询与家系预防,配合药物临床试验,有望使得卵巢癌这种病死率极高的“最凶妇癌”变为慢性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