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志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12/8 16:36:45
选择字号:
南方供暖如何破题?

 

“南方城市成为暖气片销量增长主力”冲上热搜了!听到这一消息,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魏楚一点也不惊讶。关于南方供暖话题的讨论已经持续多年,魏楚也在纳闷这一问题为何迟迟难以解决,决定一探究竟。

去年,魏楚得知全国人大常委、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已连续两年提交相关建议。于是,他联系到周洪宇。双方商量,由魏楚团队开展实地调研,进一步推动南方供暖市场发展。就这样,一份《南方百城供暖市场:模式、潜力与影响》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近日正式出炉。为了进一步完善《报告》内容,魏楚多次邀请领域内权威专家和行业专业人士对《报告》进行研讨。

“只要有需求,供暖就应当存在,问题无非是怎么发展”“南方供暖应该考虑到选什么技术路线、用什么可再生能源、怎么解决农村取暖改造问题等”“相关规划中供暖部分考虑的都是北方集中供暖和农村的清洁取暖问题,目前南方供暖缺乏统一的政府规划”……

“南方供暖与北方集中供暖的确存在较大差异。”未参与上述研讨会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钊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南方供暖要因地制宜,并要纳入当地能源规划,但“具体如何发展应该交给市场”。

南方供暖潜力大

魏楚团队发布的这份《报告》,通过对“秦岭—淮河”以南到长江沿线的“夏热冬冷”地区共133个城市进行评估后发现,具有较大供暖市场发展潜力的南方城市大多位于长江中下游区域。《报告》显示,市场潜力最大的10个城市分别为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合肥、镇江、常州、武汉和宁波。

“这里的市场潜力考察了供暖市场的供给、需求和政策环境三个方面,三者共同促成市场的形成。”魏楚告诉《中国科学报》,其中供暖市场需求占50%。

这个结果也更好地解释为何“南方城市成为暖气片销量增长主力”时常冲上热搜。

在王钊看来,这种现象也是正常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冷热更加敏感。”他进一步解释道,即使一年中南方只有10天很冷,居民也会想办法取暖过得舒适一些。而北方供暖的基础设施相对健全,南方基本处在从无到有的阶段。

除此之外,长三角地区人口越来越多,尤其人口流动频繁,这种需求会越来越强烈。

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全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五个地区。王钊向记者解释,前两个地区每年低于5℃的天数超过60天甚至180天,对供暖有刚性需求,新建房屋要求必须安装供暖设备;而长江流域每年低于5℃的天数相对较短,并没有强制安装集中供暖的要求。

那么,南方城市目前是否也要采取集中供暖,意见不一。

但正如王钊所说,南方供暖与北方集中供暖有所不同。王钊在上大学时,就知道以“秦岭—淮河”为界为集中供暖分界线。“北方集中供暖从一开始在东北等地作为对城市职工的福利而兴起,随后逐渐从大型城市向二三线城市、从工业中心向居民区扩展。“

“如果南方地区现在采取集中供暖,从节能环保的角度看,热损耗是一个突出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张斌指出,这正是南方供暖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根源在于南方地区建筑节能标准相对较低。

一般而言,北方建筑墙壁较厚,更注重保温;而南方建筑墙壁较薄,更注重通风。专家们表示,如果不对南方建筑结构进行保温改造,而贸然上集中供热,容易造成能源浪费。但根据现行政策,老旧管网改造补贴只限于北方地区,南方供热仍依靠市场运作。

要以能源规划为抓手

南方应该供暖已成为共识,核心在于到底采取哪种供暖模式。

魏楚团队调查发现,目前南方不同城市采取的供暖模式有所不同。例如,有以“政府主导、市政推动”的合肥模式,11月初合肥市通过了《合肥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条例(草案)》,围绕集中供热专项规划编制、供热设施建设改造、供用热双方权利义务等方面作出规定,为节能环保、规范服务的发展原则提供了立法保障;此外,还有以“市场主导”的杭州模式等。

在王钊看来,政策上不能排斥哪一种采暖模式。如果居民自行解决供暖问题,要么是利用电,要么是利用天燃气;如果是城市集中解决,就会考虑到可再生能源利用,如热电厂的余热以及沿长江流域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因此他认为,如果从国家提倡利用可再生能源角度来看,且供暖必须要做,集中供暖的方案会更好一些。

“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最重要的是要看当地的能源结构,而能源的使用一定要因地制宜。”王钊进一步解释道,各个区域各种能源交叉现象明显,如果没有统一的能源规划,电力企业、燃气企业等条块化发展,能源使用效率无法最大化。“未来的经济发展,能源消耗总量肯定会直线上升,节能只能减缓增速、提高效率。”因此他建议,南方供暖必须以能源规划为抓手。

对全国供暖情况,王钊认为可以划分三种类型:一是北方集中供暖是严格意义上的民生工程,必须要做;二是“秦岭—淮河”以南至长江流域,应该是政府引导,市场决定来怎么做;三是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提倡居民自行解决。

周洪宇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建议也稍微变化了,从之前的南方供暖改成南方百城供暖。“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南方城市供暖市场课题也对此作了系统深入的调研,明确提出应加快发展南方百城供暖市场,以此作为应民声、保民生、稳就业、促增长的重要手段。参考最新相关调研成果,今年再次提出此建议。”

技术创新是保障

专家认为,从目前部分城市的探索实践看,南方供暖在技术上已经相对成熟。

“近十年来供暖领域的技术发展非常快,围绕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突破最为明显”。王钊说。例如,从生产侧来看,分体机不再局限于过去的供热;从用户侧来看,地板采暖只需要三四十度的温度就可以满足需求,而温度越低越节能。

魏楚也深有感触。他表示,目前南方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探索采取能源站的形式,“通过综合利用多种能源,为工商业及居民建筑提供冷热联供服务,这样不仅创新了能源使用方式,同时也充分利用工商业与居民需求互补、夏季制冷和冬季供暖需求互补的特性,提升了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前不久,国家能源局对全国人大代表相关建议进行了答复。答复中表示,国家积极鼓励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供暖,目前已有相关科技研发计划予以支持大容量跨季节储热、新型太阳能光热转化等技术是高效利用太阳能供暖的重要技术,并将继续加强对太阳能季节性储热供暖等可再生能源供暖关键技术及设备的研发工作。

但王钊也提醒,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大量利用,环保问题也要同样引起高度重视,如对地下水、地表水的保护等,“要做下中长期评估,但不能因为怕出问题而不发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