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中山大学供图
12月3日,由中山大学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共建的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联合中心)在中山大学正式揭牌成立。据介绍,联合中心旨在从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目标出发,开展原创载荷的论证、研究与开发,致力于建成世界一流全球气候变化空间系统论证、科学载荷与应用的开放研究平台,产生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
据介绍,天基遥感观测是追踪并评估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的主要手段之一,对监测、理解和预测全球变化至关重要。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是利用卫星(天基平台)对全球变化各要素进行观测和探测的系统。联合中心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与中山大学均实体化运行,分别依托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和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开展各项工作。
“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的发展将助力中国全球变化研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表示,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山大学在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研制中的全新尝试。这种科学家和工程师携手努力、共同推动卫星研制的模式应当大力推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表示,联合中心是中山大学与航天工业部门进一步深化合作的举措,今后将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学术前沿”的办学思想,发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与中山大学在相关领域的优势,构建科学、技术、工程紧密耦合并面向国际开放式的合作研究平台。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主任陈泓表示,联合中心未来将在天基卫星观测领域,重点发展全球变化卫星,积极谋划推动中国的通量卫星和冰卫星的观测计划,开展数据分析和模型模拟等研究工作。同时依托三极国际大科学计划等项目实现科学研究、航天工程融通发展,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保持长期与连续的对地观测,制定更高观测能力的天基观测发展规划。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杨保华副总经理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与中山大学的合作是强强联合,有助于整合双方优势力量,突破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实现双方跨越式发展。”
据介绍,近年来,中山大学在航天与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布局了物理与天文、航空航天、电子通讯、测绘科学与技术、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等学院,这些学院为中山大学牵头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