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11/27 19:17:05
选择字号:
27所高校学子角逐“地质+”双创大赛

 1.jpg

“地质+”参赛团队在中国矿业全产业链大会上进行科技成果对接

2.jpg

“地质+”参赛团队成果在第十五届全国矿床大会上交流展示

3.jpg

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所长陈仁义(左)为金奖团队颁奖

“工科人做科研就要努力实现落地,服务于实际工程项目,这才是对科研最大的认可。如果通不过工程检验,至少说明科研还要往前推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0届土木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生顾功辉在第三届“地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笃定地说。

就在《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结束的第二天,他所负责的《卓尔之材,护隧道一方》项目与浙江省地质科创园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聚焦的新型地聚合物泡沫混凝土将进一步加快在隧道工程抗震减载中的应用步伐,这让他兴奋不已。

11月26日至27日,2020年“地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产教融合高峰论坛暨第三届“地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浙江地质科技创新创业园举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27所高校师生、38个团队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

在开幕式上,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彭齐鸣指出,地质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排头兵,要继续扮演好经济转型的开路先锋,将地质行业工匠精神与新时代创新创业理念结合,构建“新理念”“新实践”“新模式”的思想体系,形成更加绿色、环保、高效、协调、开放的发展模式。

浙江省地质勘查局党委书记、局长张金根表示,“十四五”以及未来一个时期地质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更处于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关键的突破期,要以超常规的举措打造全国地质创新的策源地、地质产教融合示范区、地质高素质人才蓄水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黄晓玫表示,自然资源行业高校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应实现更深层次改革,为人才培养赋能;应实现更高质量创新,为学科发展赋能;应实现更高水平开放,为行业发展赋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杨树锋做客“院士论坛”,他以《对地观测大数据: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引擎》为题作主旨报告,从大数据的起源与演化、地球科学范式革命、地球系统大数据体系等五个方面对地学前沿动态、未来发展做出生动阐释。他指出,传统地质学以模型为主导已陷入瓶颈,广大地质学家、师生要把地质学与大数据融合起来,地质产业要实现多学科融合,运用先进技术理念武装,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中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金振民、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文采、中国工程院院士龚晓南、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树锋、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焰新共八位院士发来“院士寄语”,勉励广大地学学子投身自然资源事业,矢志解决重大科学技术难题,勇攀科学高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贡献青春力量。

在现场路演、专业评审后,天津大学《工程卫士—重大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台州学院《绿奕循环—中国废润滑油再生行业领航者》2个项目获金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卓尔之材,护隧道一方》等4个项目获得银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变废为“金”—农林废弃物快速热解创制腐植酸土壤修复剂》等6个项目获得铜奖,上海交通大学《基于磁共振的大功率无线充电系统》等26个项目获得优秀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获得集体荣誉奖。

经过多方洽谈,最终《AR地质+让地质有生命动起来》《卓尔之材,护隧道一方》《山川把脉—全球滑坡智能监测预警设备引领者》与浙江省地质科创园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在产教融合论坛上,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党委书记、队长汪晓亮,重庆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勇,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张良,浙江工业大学创业学院院长王卫红,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教授戴前伟,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朱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赵晓东分别就地勘产业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行业与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做了主题发言。

据悉,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努力,“地质+”系列活动已经发展为全国自然资源行业与大学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3届大赛累计有77所高校、300支团队、近2000名学生参加。2020年“地质+”系列活动与全国第十五届矿床会议、中国矿业全产业链大会议程实现了深度对接、内容高度融合。来自中国地质(武汉)、中国矿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的“地质+”参赛团队在学术交流会上以《藏宝图科技—国内领先的纳米级国内储量评估商》等为题进行专题汇报展示,实现科技成果与企业高校的对接交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