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广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11/21 10:59:02
选择字号:
沈向洋:30多年科研路,我“踩过的7个坑”

 

在11月15日腾讯举办的首届 X-Talk 上,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双聘教授沈向洋以《科研七个坑,我的“求之不得”职业生涯之感悟》为题,分享了自己过去三十多年做科研的心得和体会。

沈向洋讲述的“踩过的七个坑”,堪称是总结给青年科研人员的7条“生涯建议”——

Lesson 1. 你可能有很多想法,但一个人做不了所有的事情;

Lesson 2. 学术生涯刚起步时,把专业做深非常重要;

Lesson 3. 会讲故事很重要,科研亦然;

Lesson 4. 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做了不起的事情;

Lesson 5. 把握可控的,留心可能的,其余顺其自然;

Lesson 6. 职业生涯就是一系列项目,明智选择它们;

Lesson 7. 走中庸之道,更要清楚自己前进的方向。

沈向洋.jpg

以下为沈向洋演讲全文(稍作编辑)。

我博士毕业后,想像导师一样以后做教授,先助理教授、副教授,然后教授,一条大路向前走。但回过头来看,我过去这二三十年的整个过程发展,更像是一条弯弯曲曲的道路。

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七个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一、你可能有很多想法,但一个人做不了所有的事情。

当你职业生涯刚刚起步的时候,一定要明白你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情,你可能有很多很多的想法,但是不见得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到。

就像我刚才讲的,我一直想做教授,但我在最后一刻改变主意了,我一个朋友说服了我去参加他的start-up。他叫 Eric,我跟他在车里谈了四个小时。

他是这样说服我的。他说:Harry,我终于明白了,你想当教授。那简单,你先参加 start-up,先去赚很多很多钱,我给你的母校卡内基·梅隆捐一个“Harry Shum Professorship”(沈向洋教授职位),指定你是第一个获奖人,这样的话你可以给学校再捐一个 Harry Shum Robotics Center(沈向洋机器人中心)。

当然这件事情没有发生。

事实上我后来参加了这样一个start-up 以后,很快又加入了微软。当时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第一个孩子出生了。

当时我想了一下两件事情不可以同时成立的:做 start-up 和带一个小孩子。但是孩子出生以后,你就没有办法去摆脱他了,所以你只能放弃start-up。这是第一个“教训”。

二、钩深致远——学术生涯刚起步时,把专业做深非常重要。

第二个“教训”。人一生的职业旅程非常长,在我们职业生涯刚刚起步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在自己的专业一定要做得很深,你一定要有一件事情、某一个方向,大家知道你做了点什么样的工作。

我非常幸运加入微软,博士以后在微软研究院的时候,跟很多的同事,当时计算机视觉领域中非常优秀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一起,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

我自己做的一个方向叫做动态预测,特别当时做全景图,拍几张照片以后把它们拼起来。很自豪地跟大家讲,今天大家用手机拍全景图的时候,说不定也用了我们的技术。

这件事情很重要,特别是你刚刚起步的时候。如果你不在某一个方向做到足够深的话,大家就记不住你。

三、会讲故事很重要,对科研亦然。

第三点我想重点讲一下,对工程师和科学家来讲,除了你专业做得好以外,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大家不要忘记,就是一定要把故事讲好。

我听过很多了不起的演讲。很多年以前,在 SIGGRAPH 会议上我听过一个主题分享,是迪士尼一位副总裁做的演讲。

为什么讲故事很重要?他说,你在迪士尼看了那么多的电影、动画,跨越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二维到三维动画,再到现在VR/AR。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大家喜欢迪士尼是因为迪士尼背后的这些故事。

很多科学家、工程师也经常要做一些报告。大家做报告时,可能里面写的字非常非常多。我很幸运在研究生阶段就有机会参加 SIGGRAPH,那是1995 年。

我的好朋友 Eric Chan 的报告,是我一辈子见过的技术介绍里面得到掌声次数最多的。他当时在苹果公司,写了一篇文章叫 QuickTime VR,当时我在苹果公司做实习生。Eric 在台上有特别的风格,十几分钟的演讲,一共有八次掌声,我记得我在台下看着 Eric 演讲的时候,觉得非常了不起。

一个中国人讲一口台湾腔英语,能够让大家有八次掌声,这非常非常了不起。

所以我就想在这里跟大家讲,讲故事非常重要,比如做报告,一张幻灯片上面不应该超过七行字,多了以后大家看不清楚也搞不懂——这些东西都非常非常重要。

四、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做了不起的事情。

第四个“教训”,是一定要有目标,You get what you measure,一定要清楚自己最后要追求什么。

我非常幸运,2004 年开始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当时我们定下来的目标,就是一定要成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研究院,后来我们也基本上达到这样一个目标。

我记得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曾经写过一篇封面报道叫《The World’s Hottest Computer Lab》。那篇文章出来时,我正好在美国出差。美国机场这些地方有专门卖杂志的,我当时不知道《技术评论》有文章会出来,封面上就是我两个同事的照片。

我就看看那个卖杂志的女士,我就跟她讲「May I have all your copies?」

她很高兴,先收了我的钱,然后问我「May I ask why?」

然后我就很自豪地跟她讲,我说「Look, those two people on the cover, they work for me.」

所以你一定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做了不起的事情。You get what you measure.

五、把握可控的,留心可能的,其余顺其自然

第五个“教训”,其实是我这么多年工作,特别是后来从研究部门到了产品部门以后,对处理所有问题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后,自己创造出来的一段话,叫做「Control the controllable, observe the observable, leave the rest alone」。

我本科的时候念的是自动控制专业。如果有一些控制理论背景的话,就会对这个句式很熟悉。当时我从研究院调出去以后,到微软的产品部门做搜索引擎,做Bing(“必应”)。

我们的工作是跟谷歌竞争,这当然不是开玩笑的事情。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跟谷歌竞争,下场肯定是很悲惨的。但是我很自豪地跟大家讲,现在微软 Bing 的业务线,一年也能挣 100 亿美元。

所以我们其实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在美国超过三分之一的搜索量来自于 Bing。

当时大家就在想:一个研究院来的人,他怎么可以去带产品线?我当时也在想。作为一个新兵到产品部门去工作,大家问:你没有做过产品,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我说我也不知道可以给大家带来什么,但是我至少可以跟大家保证,等我离开这里的时候,大家会因为我是一个擅长组织聚会的副总裁而记住我(remember me as the VP who knows how to party)。

所以,你一定有办法去激励大家,把大家团结起来。哪些东西你自己是可以掌控的,如果你不可以掌控,你召集了大家也没有用,你就应该去观察这样的一些事情。在这件事情上大家一定要想清楚。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幻灯片,大家看过《教父》的话都会知道,迈克·柯里昂经常讲:不管什么时候你遇到多大的困难,“只是困难,并非不可能”(Difficult, not Impossible)。

记住这句话。

六、职业生涯就是一系列项目,明智选择它们。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六个“教训”,我非常幸运,当时和前同事 Jim Gray,1998 年图灵奖得主,一起共事。他非常了不起,但很不幸后来他独自驾船出海失踪了。

我对 Jim 非常敬仰,当时我正从研究院去产品部门工作,就向他请教。

我说:「Jim,你这一生的职业生涯非常了不起,得了图灵奖,又在研究院工作过,又在产品部门工作过,好像你从来就不介意你到底是在研究院工作,还是在产品部门工作。」

他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答复。记得当时我们是在台北的一个酒店顶楼上交流。他说:「我从来不纠结这个问题,到底是在研究院还是在产品部门。Career is a series of projects,choose your project wisely. 你需要选择的是项目,你一生到最后,实际上就是你做过哪几个项目。」

我的好朋友高文院士也讲过,他说你的职业生涯到了一定地步以后,大家就看你背上写了哪几个字,你做过哪几个项目。特别是50 位得奖的青年才俊,未来还有很光辉的道路。但在事业起步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一个一个项目加起来”。

七、走中庸之道,更要清楚自己前进的方向。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在美国的时候,常跟美国的同事讲中庸之道。有时候说不过“老美”的时候,我就跟他们讲「子曾经曰过」,然后再把我想讲的东西跟他们讲一遍。

中庸之道,并非只是“Always walk in the middle of the road”,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要“keep the direction”,一定要清楚自己前进的方向。

演讲视频链接:

https://v.qq.com/x/page/u3204nuefje.html

https://m.v.qq.com/play.html?vid=u3204nuefje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