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维澄 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0/11/10 13:51:39
选择字号:
新时代推进社会风险治理的力作
——《灾害社会风险治理系统工程》评介

 

当前,中国正加速进入社会转型期,各种风险不断涌现,由灾害引发的社会风险与各类常规或新型社会风险叠加共振,更是给新时代社会治理带来严峻挑战、提出新的议题。《灾害社会风险治理系统工程》是四川大学徐玖平教授主持完成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的成果。该著作探机理、创理论,提对策、筑体系,是新时代应急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对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促进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提高灾害社会风险治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水平,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扎根国情,探寻灾害社会风险的演化机理

著者针对我国各类灾害频发突发、灾害的社会风险凸显的重大现实问题,发掘了灾害社会风险“一生成、三状态、一演化”的系统特征,探索了演化机理与内在规律,提出了基础理论与应对方法;从社会冲突、社会失序、社会失稳三状态,深入探析灾害社会风险的生成、传导、激化和危机转化机理与传播路径,创建了灾害社会风险演化机理的系统理论及应对决策体系,对于新时代推进灾害社会风险治理具有重大意义。

著者立足于我国社会全面加速转型、灾害的社会风险凸显的特殊国情,高度重视灾害社会风险的防范与应对,以构建灾害社会风险的基础理论研究为起点,在探索风险演化机理的基础上,研究提出针对性、系统化的风险应对策略,有助于提升我国灾害社会风险的治理能力。

顶天立地,推动灾害社会风险的理论创新

著者从灾害社会风险入手,解析了灾害的社会属性,综合分析在风险社会情境下,灾害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进而建立灾害社会风险演化及应对的集成框架,详细阐释灾害社会风险的生成及演化机理,探索灾害社会风险的应对与决策体系,对于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降低灾害社会损失、恢复灾后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丰富我国灾害社会风险理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高风险社会时期,该书以灾害为切入点,对其引致的社会冲突激化、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威胁直至社会危机爆发的演化机理进行研究,构建系统的理论体系,从而对我国的灾害社会风险进行全面理论诠释。

二是创新灾害社会风险应对方法。灾害的社会风险演化过程非常复杂,对它的全面考察是一个系统的实践活动。该书基于已有研究,提出灾害因素社会感知法,即将灾害作为非常规要素加入到正常社会运行当中,建立灾害风险类别识别、程度评估、过程控制、动态优化的方法。

三是开拓灾害社会风险研究领域。通过引入灾害社会风险,该书搭建了灾害研究与社会风险研究两者之间的桥梁,将推动灾害与社会风险的相关研究融合形成新兴交叉学科。以社会风险为立题点,将社会科学的问题意识与自然科学的数理思维相结合,开拓跨学科的灾害社会风险治理研究新领域。

系统工程,治理灾害社会风险的科学路径

著者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综合考虑灾害社会风险治理。灾害本身不是社会风险,它只是一个诱因,灾害导致的破坏可能触发新的社会矛盾,也极易催化各个领域积压的社会矛盾,从而引发各类社会风险。需要明了演化机理,拿出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灾害社会风险的应对决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实施全过程“趋势研判、风险控制、评估优化”。

徐玖平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课题研究、成果完成过程中,在Disasters, Environmental Hazards, Natural Hazards, Natural Hazards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Geomatics Natural Hazards and Risk, Systemic Practice and Action Research, Systems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等灾害学系统科学领域,以及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Public Health, Psychiatry Research,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等社会学心理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了50余篇SSCI、SCI论文。在灾害可能引发的社会冲突、失序、失稳等多类社会风险机理,及灾害社会风险的生成、传导、激化和危机转化机理等方面,做出许多引领性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学术界对灾害社会风险演化机理的理论研究工作。

灾害社会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直面风险,科学防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灾害社会风险治理系统工程》紧扣灾害社会风险治理的时代需求,以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探究灾害社会风险的演化机理和路径,提出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的具体措施,是一部新时代推进灾害社会风险治理的力作。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