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因发现宇宙涟漪——引力波,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基普·索恩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不过,他更为人熟知的却是另一身份:电影《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兼制片人。这部烧脑科幻片在全球拥有大量粉丝。
在科幻电影风靡世界的同时,我国科技与影视融合也逐渐走热,索恩的故事不时成为点燃话题的火花。拥抱这一趋势的人认为,科影融合将带来中国科幻大片时代,并将让科普插翅翱翔;不过,也有人担心科学“紧身衣”对艺术和想象力束缚过大。科学与影视圈的文化与思维仍存在割裂。
那么,如何架构起科学界与影视界融合的桥梁?让两个圈子相互赋能?10月22日,科影融合论坛首次亮相中国计算机大会。中科院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科学普及工委会主任王元卓表示,其目的就是要“让两个圈子跨界碰撞,说出诉求,互相支持”。
“科学知识也好,科学精神也好,科影融合本质上要把科学内涵普及给大众,影响大众,这是它最基本的一个角色。”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科院院士周忠和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他希望科影“强强联合”,让更多的人对科学产生兴趣,提升想象力、保护好奇心。
跨界融合,科学的担当与妥协
去年2月,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映。这部被喻为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影片“票房与口碑齐飞”,是提及科影融合时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例子。不过,随后上映的另一部大腕集结的国内科幻片《上海堡垒》却票房惨淡。
那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哪里?中国科协科学与影视融合项目发起人王姝认为,一部影视作品,有没有科学家的参与,对其质量会有质的影响。尽管这一影响有多大尚未有足够数据样本支撑,但通过这两部影片依然可以窥见“要尊重科学,给科学适当重要的位置”。
这正是中国科协科影融合项目的一个出发点。近几年,为促进科学界与影视界的对接,中国科协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如2017年,设立科影融合课题组,完成国内第一份跨界融合状况调查报告;2018年,主办科影融合发展系列论坛,为双方提供交流平台;2019年启动科影融合平台,以电影为载体,探索科学传播的新模式、新路径。
据介绍,目前该平台正在试水给一些影视项目聘请“科学顾问”。如邀请中科院物理所、国家天文台和北京大学数学院等单位专家担任顾问的腾讯定制网络电视剧《三体》-1已进入筹拍阶段;同时基于“二叠纪末生物集群绝灭事件”的电影开发也在策划中,聘请南京大学、云南大学、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科学家担任顾问。
不止如此,其他各类科影融合机构,如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旗下的科技电影技术专业委员会、科幻电影专业委员会以及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科技电影与技术研究所等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科影跨界融合的“红娘”。
“电影的发明和发展与科技进步密不可分,科技电影融入了高科技与艺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电影专委会主任孙立军指出。2018年,他指导完成的动画《秋实》将“兼工带写”的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融入三维动画之中,并与8K技术融合,让世界得以分毫毕现地观赏东方水墨动画之美。
然而,由于跨界文化差异等因素,当前科影融合仍需磨合。
以动画番剧《我的三体》为例,自2014年在B站开始更新以来,这部改编自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以“方块人”为主角的动画已经更新到第三季,豆瓣评分9.6分,超过许多大投资、大制作电影。不过,该剧导演、网名“神游八方”的李圳宜坦言,开播过程中也曾遭遇粉丝吐槽。
“比如有观众质疑为什么太空中会有声音,实际上这是为了渲染氛围,甚至一些国外片子里也有大量配乐。”论坛上,“神游八方”举例说。在他看来,科幻跟科普的差距比较大,在科学基础上做一定的合理幻想并不会影响它的价值。“对照南科大教授李淼的《三体中的物理学》,原来《三体》中讲的可能是错的,但并不影响它传达的效果。”他说。
“科学不是要去指导影视,影视创作还是要以艺术创作为基础,但科学知识可以给影视创作锦上添花,否则整个故事漏洞百出,就没有可信度了。”有着“硬核科学家奶爸”之称的王元卓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举例,科幻片《星际穿越》给出的黑洞数学模型和影视结合的结合堪称完美。
科学求真,艺术求美。科幻电影里的科学不见得是现实的、百分之百准确的,在周忠和看来,科学与影视文化的这种差异也是科影融合过程中科学需要“妥协”“折中”之处。“以《流浪地球》为例,科学顾问实际上做了件好事,但其中一些人自己都不愿意承认这个身份。怕同行在评价时挑三拣四地批评,反而影响了以后在学术圈的发展。”周忠和道,尚需更多融合来解决这些问题。
影视“拌饭”,让科技内核更易“吞咽”
科普融合的另一面,则是影视服务于科普。
从最初的百余字新浪微博,到喜马拉雅语音播报,再到如今快手、抖音平台的短视频,科普大V“奥卡姆剃刀”、原陆军工程大学副教授张弛拥有10余年的网上科普经历。这让他对影视在科普中的作用深有感触:“从文字到视频,阅读量和播放量差十倍以上。同样内容写出来10万人阅读,视频出来100万人观看。”
“短视频的新风口将是5~15分钟的横屏知识视频。”张弛预测,视频表现形式、内容丰富,可以让公众获取到更大的信息量,如传播者的神态、肢体动作,从而获得更多认同感。且相比于手机竖屏,横屏可获取的背景信息更丰富。他呼吁科研工作者跟上步伐:“文字写惯了不愿意上镜,这是一个障碍。长得好看才能做视频科普是一个误解,以前上视频是俊男靓女,但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在我国,公民科学素养仍是一块短板。从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看,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8.47%,而目前美国这一比例为28%,加拿大为42%(2014年)、瑞典为35%(2005年)。这一数字与当前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速度极不相称。
“科影融合要做什么?就是要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工智能学者、《奇葩说》辩手高庆一说。今年,他参与策划并主持了一档新科学综艺《叩响明天》,通过“互动故事片+互动纪录片”双线互动的方式,打出“近未来”科创主题,引导人们超前感受人工智能机器人、未来服饰、自动驾驶等新型生活方式。
“我们用一维的知识体系来建模、学习,这个过程是痛苦的。科普综艺就像‘拌饭’,把知识从一维变二维,让科普之茶变得甜一点。”高庆一打比方说,“或者说影视就像‘糖衣’,其中包括的科学知识就像药丸,吃了(科普)就会见效。”
对此,王元卓表示,科学界也要吸收影视的优点,科学研究和实验短视频,如果没有艺术、人文的元素,拍出来就会不好看、不吸引人。他希望创建一个平台来打造良性互动的跨界生态。“当影视圈有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迅速帮他找到对口的科学家。同样,当科学家需要将一些科研进展可视化呈现的时候,我们能找到对应的人才和机构。”
此次科影融合论坛就旨在搭建这样一个交流平台。论坛当天,CCF科学普及工委还发布了一项“群星计划”,拟招募一批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体系与结构(含计算机原理)、网络与宽带通信、网络空间安全等5个方向的具有科普潜质的领域专家,纳入“群星计划”专家顾问库。计划旨在提升专家库成员科普创作和科普传播技能,构建面向计算科学领域的新型科普方法体系,为我国科学普及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相互赋能,营造融合发展新生态
电影通过塑造形象或强化“文化内涵”,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
在美国,科影融合的相关实践已经进行了几十年。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联邦调查局就成立了专门的办公室来对接广播影视设计团队。200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成立了科学与娱乐交融项目组。对于娱乐影视业中所有涉及到的科学话题,该项目都可以帮助寻找专家来完善具体的科学故事细节。最典型的则是直接参与和指导电影制作的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王姝看来,NASA每次参与电影的过程都是在激发公众对他们工作的兴趣,提升对他们的支持度。
今年7月23日,国家电影局与中国科协共同发布的《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加强扶持引导的10条政策措施,这是我国首次就科幻电影事业发展颁布的指导性文件,简称“科幻十条”。这一政策作为“科技与影视融合”项目发展的重要节点之一。
在孙立军看来,这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契机。“中国电影近20年票房高奏凯歌,但这仅仅是表象。”他坦言。当前我国电影多了,票房高了,但输出的文化价值并没有跟其他方面的进步相一致,很多大制作、大投资的电影采取的是好莱坞标准,中国电影依然存在“文化沙漠”现象。
“如何让我国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这是影视界的人需要直面的一个题目。”孙立军说,“用技术推动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的故事,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中国文化的机遇。”
在周忠和看来,在科影融合过程中,科学家传播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用最新的科学手段或结果预测科幻电影中尚未实现的“思想实验”,同时科研实践本身带有社会、人文性质,有助于把科学向善的理念和人文关怀更好的结合起来,让能使影视制作团队了解科研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涵,帮助把脉一些科学精神、文化和伦理,使之成为一种必要的技术支撑。 “这种跨界对话交流,已经超越了科学本身。”他说。
不过,在此过程中,仍需区分科幻和科普的差异。以科普作协主办的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为例,周忠和发现,90%的参赛者所交的稿子都跟科幻有关,科普类反而很少。“做科普就比较难,这与科学基础不够有关。”他说。科幻作品中的科学概念可以折中,但科学纪录片中的内容必须真实。
无论是科幻、综艺,还是短视频,在这个碎片化学习的时代,与会专家认为,科影融合不大可能体系性地输出科学知识,更可能是一个知识的翻译者。“只有先播下好奇的种子,让他爱上科学、对科学感兴趣,才能有学习科学的动力和能力。”王元卓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