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拉姆·沃尔克
不久前,海南省人民政府与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技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技大学成为中国境内第一所境外高校独立办学项目,也是德国公办高校首个在国外独立办学项目。
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技大学为什么会率先来华办学,将延续本部哪些优良做法来培养学生,又将给海南带来哪些生机?为此,《中国科学报》采访了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技大学校长施拉姆·沃尔克。
开放包含不同含义
《中国科学报》:作为中国境内第一所独立办学的境外高校,您对来华办学有哪些期待?海南自贸区在哪些方面吸引了贵校?
施拉姆·沃尔克:我们计划在最有吸引力的地区或国家开设一所国际性的独立大学。海南自贸区非常活跃,有望成为世界上最现代化的教育区域之一。我们希望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除了掌握与应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外,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能为全球化的工作环境做好准备。我们在创新学习模式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并与400多家公司成功合作。这个项目对学生与合作公司而言都非常有前景。
《中国科学报》:2015年11月,贵校达成了“向世界开放的高校——反对排外主义”的决议。您是怎么理解“开放”一词的?“开放”对于应用技术大学有着哪些特殊的意义?
施拉姆·沃尔克:开放包含着不同方面的含义。首先,它意味着一种受欢迎的文化。我们要建一所国际性的大学,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这里学习,让世界各地的教师在这里分享知识,这是一个没有“仇外心理”的交流场所。从广义上来说,不同人之间的合作在校园里是理所当然的事。我们将多样性的理解和体验作为可以日益丰富的内容。
此外,开放性也具有渗透性。我们计划创办的大学应该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和透明的环境。我们正在策划一些国际交流项目,与全球运营公司密切合作,应对全球人才和突破性创新对于开放性环境的需要。
《中国科学报》:截至目前,贵校与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个高校开展了合作项目,并与多所中国高校设有合作项目。与此前在华的合作项目相比,独立办学面临哪些新的考验?
施拉姆·沃尔克:最大的挑战是这种大学模式在中国还不存在。与所有试点项目一样,这一项目没有模式、榜样可循。我们雄心勃勃,要求也很高。我们希望引进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同时重点关注语言技能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并让未来的学生和公司相信这种模式的优势。
“综合工作学习计划”创新人才培养
《中国科学报》:尽管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也有“应用技术大学”这一类,但由于两国文化差别,中国公众对应用技术大学的理解和期待并不高,对应用技术大学可能还不大理解。您认为应用技术大学在未来社会中将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施拉姆·沃尔克:应用技术大学在德国非常成功。德国大约1/3的学生在应用技术大学学习。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中,有60%来自应用技术大学。
应用技术大学旨在培养未来的技术工人。其采取面向生产实际和真实生活的培养方式,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学生毕业后可立即在公司工作,无须接受过多培训。这对于学生、公司和大学所在地都是极为有利的。
在教学和研究中,应用技术大学独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得知识和技术的实践转化尤为重要。应用技术大学是创新的发动机,也是各区域彰显自身区位优势的因素之一。随着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建立,海南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榜样和示范。
《中国科学报》:贵校在德国最早提出“实践嵌入式应用型高等教育”。当下,这一模式有哪些新发展?
施拉姆·沃尔克:在德国,双重学习计划是一个成功的模式。“实践嵌入式”高等教育模式曾是我校创新设计的一种双重学习计划。如今,我们建立的综合工作学习计划是双重学习计划的又一项创新。学生通过在大学和企业轮流学习,可以直接在企业应用所学知识。而相关实习项目和科研工作也都围绕着企业的需求。在该模式中,企业和大学之间的系统交流至关重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大学和企业将共同受益于越来越短的创新周期。
我们计划提供包括中文学位在内的四年制学士课程。此外,还计划让最优秀的学生有机会获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技大学的学位。同样,这也适用于比勒费尔德应用科技大学的学生。我们正计划协调这两所大学的学习课程,以便学生在国外学习的这一年能够顺利进行。
《中国科学报》:要办好应用技术大学,固然要将实践嵌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很多困难。在德国或其他国家,践行该模式遇到困难时是怎么解决的?
施拉姆·沃尔克:我们要走的道路并不容易,而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让企业相信,他们将从训练有素的学生和职员中长期受益。这是企业对年轻人的投资。此外,公司和大学保持定期交流和系统合作也很重要。
学生们要意识到,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努力。我们必须将其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因此,必须在教学和研究的初始就激励和支持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成功应用所学知识并将其进一步发展是很棒的体验。这些经验非常重要。
我们与400多家公司有合作,其中许多公司在中国设有子公司。然而,中德的劳动力市场和文化不同,我们已预感到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人们常说“水滴石穿”,到目前为止,我们正在凭借耐心和良好的榜样实现目标。
怎样提高中国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国科学报》: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他们不太懂得如何落实自己的想法,并把想法变成现实的结果,这是由于缺乏实践、训练所致。在中国独立办学,是否会延续“实践嵌入式”模式?是否会结合中国的情况,对这一模式进行本土化的改革?
施拉姆·沃尔克:在制定研究项目时,我们将比勒费尔德应用科技大学的综合工作学习计划作为模板,让学生适应四年制的学士课程,其中包括一个过渡性学期。在这个阶段,您提到的问题将得到系统的解决。
第一学期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和跨学科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内容和方法两部分。具体的课程选择将在第二学期进行。
对于一所国际性大学来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全球化的工作能力,让他们学会采纳不同的观点并反映到行动中。根据与公司合作或具有深入实践的综合工作学习计划,学生要能够在国际团体中就实际项目开展工作,并成功地完成这些项目。
《中国科学报》:根据贵校人才培养目标所培养的人才,将给海南当地带来哪些改变?
施拉姆·沃尔克:这所大学将被嵌入一个动态环境中。在自贸区的背景下,许多在国际上活跃的公司已计划迁往海南。已落户海南的公司也对我校上述理论与商业实践紧密结合的计划和模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通过我们的模式,将为企业提供通过合作直接参与研发的机会,学生有机会立即将理论付诸实践,公司也有机会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