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普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0/10/20 14:03:37
选择字号:
“公共卫生:传播的力量”科学传播工作营成功举办

 

2020年10月17日,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北京医师协会、中国数字科技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协办的“刊媒惠-科学传播工作营”之“公共卫生:传播的力量”活动在北京医师协会成功举办。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王京春、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徐殿祥、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科学家武桂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金兼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段淑红等行业专家,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人民政协网等主流媒体代表,森林泰和、积木众合等健康传播团队,以及北青学通社的科学小记者代表等出席本次活动,中国数字科技馆、百度百家号、大众日报、湖北经视等多家平台同步在线直播,共同打造了公共卫生与科学传播的盛宴。

2020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截至目前全球确诊病例已近四千万。新冠肺炎疫情夺走了上百万人的生命,对社会安全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国际合作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这是一场人类与新冠病毒的遭遇战,病毒在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的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疫情提醒人们,不管科学的发展在过去200年里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变化,人类要掌握自然规律并与自然和谐相处,依然任重道远。同时,疫情也促使人类反思自身的生活方式和知识体系。

在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中,科学及时的媒体宣传报道对传播防疫知识、引导舆论走向、凝聚社会信心发挥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在全民媒体时代,也出现了一些违反科学常识、违背科学精神的内容,对舆论和群众生活产生负面影响。《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称新冠疫情事件是“第一个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的信息流行病”,社交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压缩了来自全世界的各种信息和谣言”。

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时,我们应该树立哪些意识,具备哪些知识,形成哪些习惯?如何才能避免类似新冠疫情的再次大规模流行?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媒体机构应该如何引导舆论走向、凝聚社会信心?如何确保信息来源权威可信、事件报道准确及时?“刊媒惠-科学传播工作营”之“公共卫生:传播的力量”活动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在活动现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科学家武桂珍首先为大家讲解了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是关系人民健康、社会安定、关乎国家安全的重要工作,她用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介绍了新冠病毒的发现过程和目前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进展,并对如何做好个人防护给出了建议。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金兼斌分析了媒体作为社会应急响应系统所应、所能发挥的独特功能,并以新冠疫情为例,分析国内外媒体报道的表现、策略和得失,提出了一个社会整体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具备社会整合风险传播能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段淑红介绍了传染病的特点和秋冬季传染病的概况,并展开讲解了秋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等病种和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专家们还围绕公共卫生与媒体传播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迎来了在场观众们的一阵阵掌声,交流的气氛十分热烈。

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徐殿祥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医师协会作为北京医师之家,一直在公共卫生领域积极开展医学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建立了系列化的健康科普教育体系,在传染病防治、职业病管理、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领域,发挥医师群体的专业性和媒体渠道的传播优势,让公众有更多的渠道去了解公共卫生知识,学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措施,正确、规范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以知识传播理性,并以最权威、最及时、最广泛的方式公之于众,这是科学传播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大众传媒机构需要主动参与到科学与公众关系中,引发社会对科技问题的关注、思考和讨论,参与科技决策,监督科技应用效果。

围绕科学记者如何客观报道前沿科学进展、如何创作和运用多种通俗易懂的内容形式向全民普及科学成果等核心问题,中国科普研究所和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合作开展“刊媒惠-科学传播工作营”系列活动,关注科学热点问题和前沿科学进展,为科学家群体、媒体工作者群体和文创机构搭建交流互动、共创科学传播内容的常态化平台,加深媒体工作者们对科学原理、科学真相和科技进展的理解,拓宽科学视野,创造性地生产多种形式的科学内容,更好地服务于科学走近大众的目标。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王京春在致辞中表示:“‘刊媒惠-科学传播工作营’2020年的系列活动将成为连接科技工作者、大众媒体和公众之间的平台和桥梁。期望通过这些活动使得科学传播中的沟通和交流更加高效顺畅,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内容更为及时恰当,科技成果的社会价值得到更大程度彰显,进而为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微薄之力。”

活动的最后,王京春副所长和徐殿祥副会长为参加今天讲座的专家颁发“科学普及使者”荣誉证书,感谢他们为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升做出的贡献。

科学传播之路任重而道远,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离不开科学家、媒体、文创机构、公众等多方的积极参与和深度连接。“刊媒惠-科学传播工作营”让科学传播插上创新的羽翼,飞向更高的天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