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10/20 16:40:26
选择字号:
东方科技论坛研讨多灾害作用下的韧性城市建设

 

10月17日,题为“多灾害作用下的城市基础设施安全与韧性城市”第353期东方科技论坛在中科院上海分院举行。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东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段进,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李杰担任执行主席。谢礼立、郑时龄和陈云敏等两院院士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城市规划、建筑科学和土木工程等领域专家学者,聚焦城市基础设施安全与韧性城市的发展瓶颈与关键问题,深入研讨城市基础设施安全与韧性城市最新进展与前沿动向,凝练城市基础设施安全与韧性城市关键基础科学问题与技术需求。

与会院士、专家们提出建议,期望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筑环境与基础设施系统多学科融合研究,推动我国城市抗灾韧性研究与韧性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指出,上海等超大型城市面临城市抗灾韧性提升及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近十年来,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系统安全和城市社区防灾等多层次不同尺度,国内外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步发展凝练了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安全与韧性的发展共识。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陈云敏在主题报告中指出,城市建构筑物和基础设施是由场地、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组成的服役系统,其中,由场地、地基和基础组成的岩土工程部分的地震破坏是城市基础设施震害的最基本形式,决定了上部结构的服役功能劣化与破坏程度。他提出,揭示岩土工程地震响应规律和灾害触发阈值是保障城市基础设施抗震韧性的关键。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伍江在特邀报告 “可持续发展规划导向下的城市韧性问题思考”中指出,2016年联合国第三次人类居住大会上通过的《新城市议程》特别关注“城市的韧性发展,抵抗气候变化和抵抗各种冲击”议题。当前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要守住发展底线,保证可持续发展;要注重研究城市发展新模式,特别是如何在要素类型多样、参与主体多元、空间信息复杂等众多强约束条件下实现提高城市韧性,是目前面临的关键挑战。

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杜修力、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李爱群、天津大学曾坚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翟长海教授、浙江大学王乃玉教授分别围绕城市抗灾韧性规划、建设与技术研究进行了专题报告,同时,陆军工程大学副校长方秦、华南理工大学吴波教授等40余位专家踊跃发言,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深入研讨了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安全与韧性城市建设的核心科学问题、关键技术、重要措施和路线图。

李杰表示,建筑科学与土木工程,是提升城市抗灾韧性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提升城市抗灾韧性的工作已经成为世界先进国家部署发展规划的战略行动,并在科学界得到了高度关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