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扶贫日前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为中学生们奉献了一场丰富的地学科普盛宴。
10月16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走进湖北省竹山县茂华中学,开展国家扶贫日地学科普主题活动。
活动期间,逸夫博物馆在茂华学校教学楼前布置“美丽多姿的矿物”科普展板,以及化石、矿物标本展台,并向该校捐赠矿物标本和科普图书。同时,科普讲解员还为七、八年级的1300余名师生上了两堂科普课,极大调动了孩子们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活动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青藏高原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在那里有许多三叶虫、海百合、腕足动物等古生物化石,有5亿年的历史。”在科普展板和展台前,绚丽多彩的矿物图片,20余块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化石、矿物标本,吸引孩子们纷纷驻足观看。讲解员妙趣横生的讲解,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通俗易懂的地质知识,更增添了他们对地球科学知识殿堂的向往。
在该校活动中心,逸夫博物馆刘安璐博士首先为孩子们上了一堂题为《来自地球深部的“彩虹”》的科普课,他从矿物丰富多彩的颜色入手,用妙趣横生的方式引入矿物知识。隋吉祥博士则为学生们带来《矿物与生活》的科普课,通过展示新石器时代矿物在古人类生活的应用,从矿物的特点、来源、生长等方面揭开矿物鲜为人知的神秘面纱。
科普讲座期间,逸夫博物馆馆长刘先国代表逸夫博物馆,将42种矿物岩石标本和6册科普图书捐赠给茂华中学。该校校长师光武接受捐赠。
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先后在全国多所中小学开展科普服务,提升贫困地区学生科学素质水平,增强学生脱贫意识。未来,该馆还将与全国各地有需求的学校、乡村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地学科普工作能力、传播地球科学重大成果。
据悉,竹山县茂华中学建于1907年,是竹山县规模最大的全日制完全初中,有着良好的地学知识传播基础。今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与该校的科普合作,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走进科学和知识的殿堂。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