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还想学校混日子?1300多名硕博研究生已被清退,清华复旦也出手了 |
|
上个月,延边大学发布公告称,拟清退136名攻读硕士和博士的学生,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在学校规定的年限内取得学位并毕业。
近日,又有近30所高校公布了超过1300名硕博研究生的退学名单,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为何这么多高校集中对不合格学生“动真格”?研究生培养“严进严出”是否成为新常态?
有学生将近15年都没毕业
延边大学日前发布了《研究生退学决定公告》,对学校14名博士、122名硕士送达退学决定,被退学的原因是“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延边大学研究生退学学生名单显示,有一名学生2005年入学,近15年都没毕业。记者随机采访的一些在校学生,他们大都十分认同学校的做法。
赵同学:“清退的这些学生,好多已经超出了学习年限,学校已经留了一段缓冲时间让他们能够毕业,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利用好这段时间完成学业。这样做也能反向推动在读研究生,让他们更加努力学习,更好地完成学业。”
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去年3月,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随即,合肥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也加入了清退不合格学生行列,理由大都是“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研究生、博士生未在规定年限完成学业,导师是否有责任?湖南的张同学认为学生被学校清退不应该只是学生的责任,导师是否履行了职责也应该被考核。
张同学:“现在高校都是采用导师制,不能毕业我觉得可能不单是研究生个人的责任,很多被清退的研究生,他们的导师可能没有履行好身为导师的职责,没有督促或者鼓励学生达到毕业的要求。”
专家:“严进严出”,考核更加依据实际
实际上,去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要求各校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和学业考核。其中指出,个别研究生培养单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师德师风、学位授予等方面仍有学术不端、论文作假等问题发生,暴露了导师责任还未完全落实,研究生学习和自我管理主动性还是不足。有教育学者表示,通过对研究生严格实施限时毕业的做法,就是在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管。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操太圣:“以前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我们大部分人基本的判断就是,入学的时候难一点,但是出口相对来说松一点,就是所谓的严进宽出,但现在我们从教育部出台的一些政策,能够看到对高等教育的质量的关注更多了。”
对于近期高校清退不合格研究生的情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1300多人被清退,和在校研究生数量相比,依然是一个小比例,但这也传达出了研究生招录及毕业情况转变的信号。
储朝晖:“按照高校正常的淘汰率,这个比例依然是一个小比例。但同时也是一个信号,相比于过去研究生的铁饭碗,你只要进门就相当于拿到学位这样的管理方式有了一些改变,对研究生的考核更加依据实际情况,成为一个有规则淘汰的进程。”
储朝晖建议有志于从事研究生学习的青年学生要调整学习思路,把研究生学习当作正常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仅仅作为延迟就业的温室,不辜负珍贵的教育资源,去努力完成学业。
储朝晖:“因为现在我们考研究生很多仅仅当成一个就业的或者是推迟就业,想获得更高的就业竞争力的另外一个路径,这样的想法实际上是有误差的,要真正的参与学习,一定要定位清晰,想上研究生就必须要把时间,把精力,把心思放在研究生学习上,把学业当成一个基本的学习生活的一个目标,端正学习的态度。”
过去,许多高校对清退研究生工作比较谨慎、心存顾虑,担心学生无法毕业或导致负面影响,清退工作尽可能“小心谨慎”。而教育部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明确了方向,也给了高校清退研究生的底气。
这样“严进严出”的具体案例,是对那些想混日子、混学位的学生的一种警示,是严控学风学纪、严肃学位授予制度权威的表现,也是对高校的长期要求。“严进严出”,不是一清了之,高校应该严格执行研究生全流程标准的培养,解决现存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制度性问题,为符合专业水平、社会需求的人才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造福学子、造福社会。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