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发布时间:2019/9/13 12:42:49
选择字号:
中秋佳节话月亮 嫦娥三号找到“广寒宫”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一年中最有诗意的时节。天净无片云,地静无纤尘,明月在前轩,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中秋夜,天高月圆,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此时此景,你心中所想的是什么?今天,跟随教育小微一起走进“中秋”↓↓↓

中秋·起源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或团圆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知道

我们能够看见整个月亮吗?

教育小微:都说中秋节要赏月,我们能够看见整个月亮吗?

小朋友:地球上的人只能看见月亮的正面

教育小微:这是为什么呢?

小朋友:这个我也不知道……

原来月亮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啊~

月球是绕着地球旋转的天然卫星,如果月亮绕地旋转时只有公转没有自转,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可以看见月亮的不同部分。但是,如果月亮在公转的同时也同步自转,那么,从地球上的任何一个点都只能看见图中月亮红色的一面,而无法看见蓝色的一面,这就叫做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

月球的这种现象,和“潮汐”有什么关系呢?地球上海洋的潮汐现象是由于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产生的。更准确地说,潮汐的原因是因为月球对地球各个部分引力的不同而产生的。引力不均匀的结果使得地球上海面在月地连线的方向上“隆起”,形成潮汐现象。后来,“潮汐”这个名词被推广到泛指“因为引力对物体各个部分不同”引起的某些效应。

月球对地球的潮汐力引起地球上的“涨潮落潮”,反过来,地球对月球也有潮汐力。不过,因为月球上没有海洋,不会有与地球类似的潮汐现象,而是使得月球的形状稍有变化。因为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月亮对地球上的我们总是羞羞答答地“犹抱琵琶半遮面”呢。

月亮上真的有广寒宫吗?

教育小微:月亮上有广寒宫吗?

小朋友:小时候听奶奶讲过,月亮上有玉兔、嫦娥,还有广寒宫。

教育小微:可这是神话故事啊!

小朋友:好吧,我也不知道……

广寒宫……

2015年10月5日,中国嫦娥三号着陆区4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被正式批准。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勘探过的周边方圆77米区域命名为“广寒宫”,附近三个环形坑分别命名为“紫微”、“天市”和“太微”。

图为嫦娥三号着陆区月球地理实体名称及推广使用的月球地理实体名称。

2019年2月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批准了利用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和嫦娥四号高分辨月面影像数据申报的嫦娥四号着陆点及附近5个月球地理实体名称:天河基地、织女、河鼓、天津、泰山。这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数据成果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的又一次重要应用。至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公布的月球地名中,有27个以中国元素命名的月球地形单元。

嫦娥四号着陆区地理实体命名影像图

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在月球探测及其科学研究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我们坚信,随着我国深空探测工程的逐步推进,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中国元素会越来越多哒!

中秋·品读

中秋的月亮分外圆满。一轮明月,映照千古幽情;几多情怀,只付昨夜月明。一起品读这些关于月亮的古诗词↓↓↓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中秋佳节

无论身处何方

每个人的心底

都有一轮最美的故乡明月

此时此刻

你最想念谁

家乡令你念念不忘的是什么

中秋最难忘的味道是什么

欢迎留言分享

祝大家节日快乐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