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雅丽 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19/8/28 9:18:55
选择字号:
新时代技术服务体系助力跨越“达尔文之海”

 

在科学技术供给和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一个被科学界称之为“达尔文之海”的概念,海岸两边的企业家和科学家彼此需要,但如果要跨越这片“生死之海”实现握手,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才能更好地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助力科学家和企业家跨越“达尔文之海”?

近日,以“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新时代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论坛在京举办,与会专家探讨我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径与新模式,为有效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国家科技创新整体效能提升建言献策。

平台搭建:布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自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发布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实现精准对接。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已有453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促成技术转移项目11.7万项,成交金额接近1780亿,“锁在柜子里的科研成果”不断得到释放。

“我国技术服务尽管已经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比如说技术服务产业链发展不充分,技术服务机构发展动力不足,科技金融系统还不健全,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在报告中指出。

“从区域的技术服务来看,现在有很多项目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直言。

事实上,在实际的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通常用政策和资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但却不是技术或项目的具体实施者;企业出于商业机密的保护不愿意提供真正的技术需求,也缺乏将技术需求与解决方案对接的措施;而拥有技术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成果通常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面对困境,如何破局?

在刘庆看来,打造产业技术的创新体系,要做好两个“桥梁”,一个是科学和产业的桥梁,另一个是连接全球创新资源和江苏工业界的桥梁。

宋军表示,科技社团作为专业智库,可以推动形成有利于技术服务发展的良好法律和政策环境,可以在打造技术服务新生态、建设资源共享新体系、探索服务区域经济新模式、拓展国际发展新空间等方面展现新作为。

队伍建设:亟需复合型人才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端院)副院长张向军在会上讲述了高端院运行5年来的一个普遍现象:在35个研究所中,如果科研团队能培养出来一个“全才”,团队的科研成果才能更好的走向市场;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才,很容易走不过成果转化的“死亡谷”。

“在科研转化过程中一‘将’难求,十分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经纪人,他需要了解知识产权怎样保护、反诉讼,还要与市场对接,负责技术签订和法务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张向军说。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主任翟立新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他表示,北京的很多园区缺乏专业深度的服务能力,“过去我们对技术经纪人重视不够,总觉得他们是服务性、边缘型的,实际上技术服务难度很高,应该给予他们相应的报酬和待遇。”

事实上,技术经纪人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多地也曾举办了不少技术经纪人培训班,然而现实情况却依然不够乐观。

中科院理化所产业策划部部长、中科先行(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彦奇认为,真正的技术经纪人是学不出来、考不出来的,“国际上的高级技术经纪人大部分是科研出身或者是创业出身,我们更应该采用行业内部推荐和认证的方式来培养技术经纪人。”

张向军建议,要把高校作为前端复合型人才培养组织,同时将新型新型科研机构中的技术经纪人转化效果作为考核指标之一,引领新型科研机构注重技术经纪人机制,向优秀指标迈近。

打通渠道:发挥政产学研金用介各方作用

科技与经济“两张皮”,是个老大难问题。

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才让指出:“近些年我国的科研成果很多,企业在调整、改革、转型过程中恰恰是‘无米下锅’,到处找技术,但找来的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周期很长,缺的就是中间环节。”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斌对此深有体会,他表示技术转化过程中,中试风险很大,这个阶段的资金支持很困难。资金的困难,往往也会让科学家在迈出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时刻,打起“退堂鼓”。

“世界上产业创新做得好的地方,金融支持是比较多的。我们现在成立了引导资金,要求运营机构优先支持孵化成果,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李斌说。

为了打通从技术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中科院理化所成立了中科富汇理化天使基金,着力解决科技创新链中试孵化资金“断链”的瓶颈问题。

“作为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我们致力于从企业的需求端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支持企业开展产业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和制定技术路线图,提炼企业愿意出资解决的关键技术需求,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寻找解决方案,同时也要建立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机制措施。”刘庆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