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琦敏 来源:文汇网 发布时间:2019/7/26 16:53:21
选择字号:
陈凯先:药物设计由碰运气变成有的放矢
 
 
陈凯先。(上海药物所供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凯先,选择了一条以名为证的奋斗之路:始终努力为科学奏“凯”,为创新争“先”。
 
作为一名勇于探索的科学家,陈凯先为我国药物设计这一科技前沿领域的发展开拓奠基;他作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作出了全所东迁张江的战略决定,药物所成为张江“药谷”第一批开拓者;他作为一名现代药物化学家,担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展现了开阔的眼界和胸怀。他曾担任上海市科协主席,为人踏实低调,是一位在科学界令人尊敬的学者。
 
提起陈凯先,与他接触过人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位“温良敦厚”的学者。在谦和的外表之下,陈凯先有着一颗果敢坚韧的心。这与他在上世纪80年代留学法国的亲身经历分不开。
 
“出国之后才发现,我国的科技包括药物研发,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有一段很大的差距。”陈凯先回忆,当时留学生们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如何能让祖国尽快发展起来。学成回国后,他致力于开拓发展我国自己的药物设计前沿领域。
 
长期以来,新药的发现主要依赖随机筛选,新药研发好比“碰运气”,成功率很低。但在计算机、理论化学与新药研究的交叉领域发展起来的药物设计,可使碰运气变成有的放矢。
 
在当时国内“一穷二白”的困难条件下,陈凯先带领团队对药物设计方法和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如今,在这个新兴的科技前沿领域,我国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为新药研发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迁张江,是陈凯先在担任药物所所长期间作出的战略决定,这为建设张江“药谷”注入了新药研发“原动力”。作为一名具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陈凯先坚信:“只有想大局、谋大事,急国家所急,才能高屋建瓴,主动发展,开创新局面。”2008年以来,他参与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立项和组织实施,担任总体专家组成员和技术副总师,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2018年,我国有十个一类新药获批,新药研发原创力大幅提升。
 
2005年,身为现代药物化学家的陈凯先,挑起了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的重担。在他看来,中国传统医学对于解决当代健康这个世界难题有着独到价值,将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陈凯先说,由于现代疾病谱的变化,非传染性慢病给既有医疗模式、医学核心价值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医生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探索中医药研究与现代科研体系的结合。
 
在陈凯先的组织和推动下,上海中医药大学成功研发“中医四诊仪”,可在线远程采集问诊对象的证候信息,并进行健康数据挖掘与分析,这套设备被纳入我国参与的国际航天合作项目“火星500”计划。同时,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科研和学科建设全面发展,在教育部开展的全国学科评估中,三个一级学科均被评为A+,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榜首。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