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秀娣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9/7/10 10:03:29
选择字号:
留学者的成功,首先在于练就强健内心

樊秀娣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高校智库管理与研究中心研究员

近日传来的中国留学生在美自杀的消息令国人痛惜不已。一名来自中国的佛罗里达大学博士生陈慧祥(音),被发现在校园内实验室自尽,并在电子邮件中留下遗书,“没有杀死你的会让你更强大”。陈似乎在诉说他遭遇到了过不去的坎,那究竟是什么杀死了陈慧祥呢?

陈生前疑似因毕业论文与华人指导教授李某发生激烈争执,陈因发现其博士论文数据有误想撤回,而教授李某却不同意。朋友宣称陈个性乐观开朗,长期受到教授李某压迫剥削,动辄拿无法毕业威胁,论文事件更让他苦恼,遂萌生自杀念头。当然,陈自杀的真实原因还需以警方调查结果为准,但年轻的生命却再也无法挽回。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中国留学生的海外自杀悲剧中,学业压力原因占据首位,而其中大部分又与相关老师有或多或少的关系。虽然自杀者极个别,但因学业压力而处于焦虑、抑郁状态,或挣扎在师生矛盾冲突中的中国留学生却不在少数,为此,我们想告诉在海外求学的学子们,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奋斗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第一必备要素。当前中国留学生尤其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心理建设:

首先,中国留学生要明白奋斗的道路从不平坦,要有意识地增强自身抗压能力。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压力一般来自学业。一来,中国留学生在学习上面临如语言问题、与老师沟通问题、学术不公等各种问题,这都给中国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二来,中国家庭对留学生经济投入较大,期望值也较高,而学生在与国内亲人交流时习惯报喜不报忧,这加重了学业不顺的留学生的心理压力;三来,中国留学生个性相对内向,在国外往往缺乏倾诉对象,遇到问题也只能一个人扛,容易走极端。综上所述,中国留学生面对各种困难挫折时,除了需要自身努力外,也需要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学生在感到自己承受不住压力或要崩溃的时候,要寻求学校心理咨询等的帮助。本文陈同学在读博期间,曾多次表示自己学业压力大并多次透露出自杀的念头,如果陈同学生前主动寻求家人、朋友、老师和学校的帮助,也许悲剧可以避免。

其次,中国留学生要学会面对师生冲突等问题,积极主张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陈同学生前疑似与其导师李某发生巨大矛盾,陈的导师同样也是华人,作者留意到身边学友和网友们均表达过留学不能跟华人导师的观点,认为华人导师对同胞尤狠,这点作者不敢苟同。如真有这样的情况,可能也是因为华人思想观念中的成名、成家愿望强烈,导致对人对己格外苛刻。

客观上,师生冲突、学术不端等问题世界各国都有,而且由于师生各自的立场和角度不同,加之学术标准等相对模糊,这样的问题往往一时难做定论。但国外大学对学生的保护政策还是相对完善的,如果学生认为自己遇到“坏导师”,可以到学校的学术公平委员会去投诉,大学的法律法规都会更倾向于弱势的学生。大多数学校还设有援助社团、法律顾问等帮助学生维护自身权利。陈同学生前虽对导师有强烈不满,却没有就此寻求过学校的帮助,十分遗憾。

中国留学生要学会理性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诉求,如得不到满意的结果,还可以进一步寻求校方的帮助,这是海外中国留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也是个体有责任和担当的体现。

最后,中国留学生如发现目标实现无望或选择错误时,要及时止损并调整发展方向。国内许多学生,当初冲着留学的光环,抱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家人全力支持下,踏上留学之路。在国人的观念里,学生到国外求学,拿到学位、如期毕业是人生奋斗的第一步,也是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之一,但现实中,中国留学生要顺利毕业并不容易。从大学毕业率的角度讲,国外大学要比国内大学低得多,这就意味着相当部分的中国留学生可能不能顺利毕业;从留学生自身的角度讲,中国留学生在学习后可能发现自己天赋不够,可能对学科专业失去兴趣或兴趣转移,还可能因为经济、身体或亲人等问题,不能正常完成学业。

总之,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求学不能按原计划实现目标的风险很大,所以留学生及其家庭在最初做选择时,要保有足够的谨慎并做好承担后果的心理准备。当然,中国留学生在奋斗路上总会遇到各种障碍,知难而进令人敬佩,但绕道前行或知难而退未必不是强者,所以,中国留学生要风物长宜放眼量,珍爱生命,积极进取,最终担负起小家、大家、国家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科学报》 (2019-07-10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