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雨”兼程十二载 气象科普再出发 |
第十二届“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在蓉启动 |
|
“风雨雷电气象万千,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我们重任在肩、刻不容缓。”已连续5年作为“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一员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018级研究生马明月今年再次站在了志愿者队伍当中,从学校到社会,她深切感受到了推动气象防灾减灾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6月29日,第十二届 “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启动。来自全国16所高校的100余支团队近2000名大学生志愿者将再次分赴全国各地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愈发频繁,气象灾害及其带来的次生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世界气象组织数据显示,1998年至2017年发生的自然灾害90.6%与气象有关。而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
“如何有效提高更广大人民群众的气象防灾抗灾意识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我们发现,气象防灾减灾宣传科普工作对走进农村、深入基层有着广泛、迫切、持续的社会需求。”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许小峰总结活动成效时指出。
过去5年,马明月与小伙伴们走进了乡村、中小学、城镇社区、企事业单位,向大众宣传暴雨、寒潮、大风、干旱、雷电、冰雹等各种气象灾害的预警和防御知识。此外,他们为提升自身能力,还走进基层台站、气象科普馆实地学习气象观测、气象服务等业务知识。
事实上,像马明月一样,自2007年启动“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12年来,共计有2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他们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已走过1200万公里,通过知识竞赛、科普讲座、校园宣讲等形式,为800余万人传播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大凯表示,“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大型科普活动作为中国气象局联合有关部门聚力打造的科普品牌行动。通过该志愿科普行动,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增强了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提升了应急避险能力。同时,让社会各界感受到了科技魅力,共享气象科技发展成果,更加了解气象工作,推动贯通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
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王金星介绍,与过去相比,今年活动有新的亮点。在内容上,以气象防灾减灾为主,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在形式上,以短视频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并结合AR、VR等现代科技手段,让受众“真实”感受自然灾害现象,提升大众应对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生态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