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佳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9/6/20 17:52:44
选择字号:
双创周“黑科技”:无创脑血氧监护技术受关注

 

6月18日,“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期间,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主办、自动化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中科搏锐承办的“自动化所脑科学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中科院自动化所党委副书记战超表示,当前环境下,科技创新的竞争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近年来,中科院自动化所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其中,在脑科学和类脑智能方面,自动化所通过对脑功能活动检测设备的研发,围绕脑部检测与成像提出了标准颅脑模型、信号分析算法和系统开发方案,目前已形成了“人类全新的脑网络组图谱”、“光电同步脑活动检测仪”等重要成果并临床应用。这些的创造不仅能够填补临床应用空白,而且能够建立产品行业标准,进而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与产品。

面对高发病率的脑重大疾病,科研和临床同样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北京天坛医院主任韩如泉说,中国是脑卒中发生的第一大国,脑卒中”又称“中风”、“脑梗”、“脑血管意外”等。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在世界上排名第一,每年新发的脑卒中的人群数大概是100万例以上。其中,术中的脑缺血发生的比例达到13.6%,这和监测手段进步关系非常大。不管是压力监测、血流监测、平衡监测,最终目的是通过监测,反应临床的实际状况。

中科院自动化所脑网络组中心主任蒋田仔介绍,脑网络组图谱具有更加精细的脑区划分,并对每个脑区的亚区进行了功能解码,有望为复杂的脑部研究和治疗提供“精准导航”。依托这一图谱提供的“精准导航”,科研团队采用近红外线和高灵敏器件,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核心算法,实现了对患者脑部微弱血氧信号无创化采集。通过无创、实时、精确的手段监测脑血氧信息,提供科学的治疗意见一直是脑科学的研发方向之一。

中科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中科搏锐CEO张鑫表示,中科搏锐以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利用光学原理,创新性的实现了大脑血氧饱和度的检测和监护功能。且其对于中国人脑部结构与功能组织特性进行了专有技术的改良,使产品更适合中国人的头颅,目前已形成了以脑血氧监护仪和脑氧头带为核心产品的无创脑血氧监测解决方案。

与有创的传统脑血氧检测方式相比,无创脑血氧监护仪和无线脑血氧头带,不仅能做到无创、实时、连续,且配有无线脑血氧探头,可以使病患在检测脑血氧的同时可以自由活动,从而可以监测病人更多活动状态下的脑血氧状况。此外,头带可自动检测患者佩戴后的状态。经优化的低功耗设计将24小时连续采集工作,并同步上传数据至云端,做以存储和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科学有效的健康指导。

记者了解到,这两款创新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方案参考了国际标准和国外专业期刊论文,形成了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试验方案。在试验过程中纳入了国外被试者,是国内首次采用该方案开展脑血氧饱和度临床评价。从目前试验结果来看,无创脑血氧监护仪与国际最精确的设备相关性达到了0.96,与有创检测的误差小于2%,完全可以满足临床需求。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