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雨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6/18 9:12:40
选择字号:
“吃干榨净”青蒿素
张伯礼院士表示屠呦呦团队相关后续研究意义重大

 

■本报见习记者 辛雨

6月16日晚,新华社一则“屠呦呦团队明日发布重大科研新突破”的预告吊足了大家胃口。

17日,新华社公布屠呦呦团队“大招”详情: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其中,应对“青蒿素抗药性”的治疗方案,指的是今年4月2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和中药研究所研究员王继刚作为第一作者,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等5位专家,基于青蒿素药物机理、现有治疗方案、耐药性的特殊情况和原因以及药物价格等诸多因素,从全局出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青蒿素抗药性”的合理方案。相关文章刊登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此外,据媒体报道,屠呦呦团队关于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的研究,目前只是获得临床一期数据,相关疗效还应以后续临床数据为准。

那么,屠呦呦团队“大招”是否为“重大突破”?

据报道,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廖福龙坦陈:“我们自己内部的评价认为,这是一个进展。”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继刚也认为,作为科研人员,他们更愿意用“进展”来表述。

17日下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中国科学报》:“关于屠呦呦团队成果的报道,一切以新华社稿件为准。稍后我们会在网站上发布声明。”

该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向《中国科学报》表示,此前并不知情,不知道媒体会发布此次“重大突破”。“院里(中国中医科学院)正在就此事开会讨论,如果发布通报声明,我们会执行。”

截至记者发稿前,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官网发布声明。声明称,关于屠呦呦团队研究成果的报道一切以新华社稿件为准。

无论如何,青蒿素一线治疗方案发挥了重要作用,挽救了数百万人的性命。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此次抗药性机理和应对方案研究是对青蒿素的持续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屠呦呦一直强调青蒿素没有预防疟疾的作用,滥用青蒿素会加速抗性的产生。但是学术界也有不同看法,抗疟机理的揭示就回答了这个争论。”张伯礼说。

他解释,作用机理表明,青蒿素需要被红细胞中的血红素高效且特异性激活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只有当疟原虫在人体内大量破坏红细胞,使人体释放出较高浓度的血红素时,青蒿素才能被激活,并与疟原虫体内的蛋白结合,使其丧失活性,从而杀死疟原虫。

“由此可见,正常红细胞中的血红素由于被牢牢地结合在血红蛋白中,而无法激活青蒿素。因此,青蒿素不能预防、只能治疗疟疾。”张伯礼肯定地说,“青蒿素抗疟机理的发现,对揭示其他中药的作用机制也有很好的启迪,这很可能是中医治疗原则中‘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的一个科学诠释。”

此外,红斑狼疮的治疗又开拓了新的适应病症。青蒿素的临床应用范围得以扩大,青蒿素生命周期得以延长,社会经济效益更加显著。对此,张伯礼表示:“青蒿素的研究进展也告诉我们,科学研究永无止境,不但要甘坐冷板凳、进行艰苦研究,出了成果还要持续跟踪、不断拓宽和深入,不断关注新出现的问题,并立足解决问题开展新的研究。”

《中国科学报》 (2019-06-18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