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孝打虎处”的“虎爪印”特写(摄影/邢立达)
6月16日,中美古生物学家的专家学者宣布,他们在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地区发现了四个恐龙足迹,而这些足迹长久以来被人们解释为“李存孝打虎处”的“虎爪印”和“人足迹”。该发现对研究中国白垩纪早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与演化,以及民间传说对古生物学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
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副教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足迹博物馆馆长马丁·洛克利教授、英良世界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先生、德煦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冉浩等学者共同研究,论文发表在国内知名地学期刊《地质通报》上。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就在马陵山中生代白垩纪地层中,发现多处恐龙足迹化石。这些足迹化石清晰地展现在紫红色的粉砂岩层面上,造迹者包括小型蜥脚类恐龙、兽脚类恐龙等。他们并在2009年发表了该区的首篇恐龙足迹论文,邢立达对记者介绍。
与那些暴露在野外的足迹不同,新沂市马陵山的恐龙足迹却是当地马陵山风景名胜区的一处景点,上面的足迹被认为是李存孝打虎的时候留下的人脚印和老虎足迹。2018年7月,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6级研究生王杨子看到一些马陵山恐龙足迹的新闻报道后,猜测新沂的“李存孝打虎处”的足印与恐龙足迹很相似,并通过社交媒体与论文作者取得联系。“我一直非常关注民间传说与恐龙足迹关联,我看到王杨子提供的照片后非常激动,这些足迹是典型的恐龙足迹,”邢立达回忆道,“该地恐龙行迹的间距很有规律,模式清楚,爪痕明显,这是典型的肉食恐龙足迹的特征。”邢立达随后两次组织了专家学者前来考察。
“新沂发现的足迹长度约15厘米,有着尖锐的爪痕,古人从爪痕联想到老虎的爪子,”英良世界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告诉记者,“但猫科动物足迹的模式与蜥脚类足迹完全不同。我们将这个足迹做成3D模型,未来将与我馆大量珍贵的各类足迹化石藏品一起陈列在本博物馆中,向人们介绍这个镌刻在石头上的有趣故事。”
该足迹点的“人足迹”在世界各地都多次被误认为人脚印。“这是因为兽脚类恐龙足迹的三个趾在长年累月的风化中消失,而由于地面泥泞又陷入了部分脚后跟而造成整体轮廓类似人足,”邢立达解释道,“美国著名足迹点,德克萨斯州的玫瑰谷就发现过大量类似的足迹,且长期被拥护神创论的人们认为是人与恐龙共存的化石证据。”
首都博物馆考古专家陈郁表示,关于李存孝的景点非常多,马陵山足迹点很可能只是因为印记与虎、人的脚印相似,而引起民众与李存孝打虎的传说相联系,并不代表真实的历史。
目前,考察队的专家正在与马陵山风景名胜区及当地管理部门沟通,制定保护方略,让这片罕见的足迹得到更妥善的保护,并发挥更大的科学与科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