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京笏 黄辛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发布时间:2019/5/21 19:40:45
选择字号:
弘扬学术传统 点亮科研星空
复旦大学第53届科学报告会举行

为庆祝建校114周年,5月21日,复旦大学第53届科学报告会举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胡安宁、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徐文东、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振纲、环境科学系教授王琳,分别作为不同学科的代表发表主题演讲,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需求,解析各学科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交流学术心得和成长体会。校党委副书记刘承功出席报告会并为主讲嘉宾颁发纪念证书。近300名师生在现场共享这场学术盛宴。

据悉,复旦大学校庆科学报告会每年邀请来自各学科的四位学者与复旦师生分享前沿成果和治学感悟,这一学术传统肇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为推进全校科研活动,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陈望道提议在校庆日举行科学讨论会,使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依据陈望道老校长发起的“以促进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倡议,1954年的复旦校庆即举行了复旦大学首届科学讨论会,在校庆期间举办科学报告会成为复旦大学的传统。从2009年开始,学校决定为了进一步发扬校庆科学报告会优良的做法,在5月下旬举办一系列的学术文化周的活动,弘扬复旦的学术传统,凸显复旦的文化传承,彰显我校学者特别是中青年学者立足前沿、服务国家的志向和情怀,激发广大师生投身学术、服务社会的热情。

胡安宁首先作题为“老龄化时代的代际互动研究”的演讲。作为一名“八零后”教授,胡安宁主要从事文化与宗教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社会科学量化研究方法研究。先后获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上海市领军人才等称号。他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以及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Social Science Research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 60 余篇,出版多部专著。

徐文东的演讲聚焦“神经的修复再生和可塑”。近期,他在顾玉东院士国际首创“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损伤”基础上进行了全新拓展,通过“左右神经互换”显微手术,开辟了“改变外周治疗中枢”新领域。相关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杂志特发社论高度评价“创造性地利用外周神经系统神经移位解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杨振纲带来了“创新强则国家强——让我们的大脑与创新共舞”主题演讲,他先后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张香桐神经科学青年科学家、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神经干细胞和脑发育的基因调控网络。近年来主要阐明灵长类大脑皮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发育的基本规律;发现成年人脑内几乎没有神经干细胞和新生神经元;阐述纹状体和嗅球发育的关键基因调控网络等。

王琳的演讲围绕“追逐大气中最小的颗粒物”。他长期从事大气污染化学研究,近期主攻典型城市大气二次颗粒物的生成、生长、老化与消亡。曾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英国牛顿高级学者基金资助。近期发现了我国典型城市大气中的硫酸-二甲胺-水三元成核现象,阐明了我国典型城市大气新粒子生成事件的化学机制;应邀在大气化学Gordon会议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多次做大会报告或邀请报告。

本次校庆科学报告会拉开了学术文化周的序幕。据悉,学术文化周期间,复旦大学还将举行上海论坛2019和多场跨学科专场学术报告会等活动学术交流活动。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