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雨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发布时间:2019/5/9 17:30:30
选择字号:
国科大艺术与科学论坛举行 用科学感知艺术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董军社

论坛现场专家讨论

“李政道先生毕生倡导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他曾讲过科学与艺术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他强调,艺术与科学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他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董军社在近日举办的“开物与顿悟—科技的手段,精神的感知”艺术与科学论坛上表示。

艺术从来不是点缀,也不是外烁,科学也从来不仅仅关注寻求规律和技术的推陈出新。艺术与科学的差异是人类活动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反应,而艺术与科学的联系是人类认识发展和深化的必然。

谈及中国电影事业面临的短板,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侯光明表示:“目前中国电影事业缺少中国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缺少技术和艺术相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同时也需要改革管理模式。”

针对此问题,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联合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设立了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协作实现影像文化和影像技术两个方向上的创新,为电影艺术家和电影技术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创新平台。

以科技与艺术为轴,贯穿多个学科领域,各类观点彼此碰撞,不同视角相互激发,破界后的融合生长实则呼应未来大知识体系全面对接,以及前端引领产业创新的潮流面向。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崔涛表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影视行业也在不断地摸索和尝试将大数据运用到下一代影视作品中。“基于大数据开展建模与分析研究的关键技术,可以将数据分析与建模应用于热点IP改编并预测分析初步结果。”他说。

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副院长叶风表示,艺术的形态和意义因创作者、创作工具和受众诉求等时代环境变化而变。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以及巨型城市化空间、超高密度社群的现代世界逐步成型之时,未来的艺术快速地蔓延在世俗当中。

“毫无疑问,未来的艺术场景、叙述主题、体验方式、受众本质诉求,无论从社会学、艺术学、技术手段和经济模式上对艺术形态都将是颠覆性的改变。”叶风说。

据悉,此次艺术与科学论坛由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主办,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30位科学家、学者和艺术家汇集论坛,分别从科学、艺术、哲学等多角度,展开了跨领域、多元化的学术探讨。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研究生迷茫常见原因及应对之策 闪电产生的能量波可传至遥远太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