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瑞娟 王保超 李美娜 王珏 缪运 安汝颖
从“再穷不能穷教育”到“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国一直都极为重视教育的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
对高校而言,其发展受到科研实力、教育水平等多方面影响,而伴随着自媒体的鹊起,高校社会影响力愈发成为影响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学生来说,不论是高考还是考研,都愿意选择一所“风评”较好的大学,他们的“大学梦”显然已经和高校的社会影响力挂钩。当然,高校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对其社会影响力建设可谓不遗余力,为的是获得更好的生源,提高自身发展水平。
那么,在社会影响力方面,高校之间有着怎样的“博弈”?如何才能在这场较量中占据有利形势?为此,研究小组通过对比人民网教育频道、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推出的2015—2016年度(下称“2016年榜”)和2017—2018年度(下称“2018年榜”)《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激烈竞争下的“残酷现实”
在2016年榜和2018年榜中,大部分院校的社会影响力排名都发生了变化,仅有三所院校持平,可谓 “几家欢喜几家愁”。
在明显有升降趋势的大学中,研究小组对升降名次≥12的高校进行排序,发现明显上升的有12家,明显下降的有16家。在这些有明显升降趋势的院校中, 西南大学的社会影响力上升趋势最为明显,由79名升至33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社会影响力下降趋势最为明显,由43名降至85名。
高校社会影响力虽然构成因素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对社会影响力的重视程度。下一阶段,这一榜单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哪些高校会加大自身社会影响力建构?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排名变化院校
高校社会影响力排名升降变化
经济发达地区高校更引人注目
就地域分布而言,高校社会影响力明显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无论是2016年榜还是2018年榜,北京、上海两地高校入榜率最高,尤其是2018年榜,北京地区有25所高校上榜,占据整个榜单1/4的名额。相较之下,新疆、西藏等欠发达地区没有一所高校的社会影响力排名在前100,山西、青海、江西三地则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从两榜对比来看,北京、天津、江苏、广东等地区上榜高校有所增加,大部分地区高校没有明显变化,部分地区有所突破,表明高校社会影响力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下,呈现稳定的趋势。
就地域发展来看,北京、上海等地区经济发达,社会资源更为丰富,发展空间更为广阔,这也是两地入选数量最多的原因之一。而地处偏远地区的高校,由于所在区域经济欠发达等“先天不足”,其社会影响力建设也面临着更大挑战。
高校影响力百强排行榜地域分布图
“四非”院校还需更加努力
从高校的类型分布上来看,在社会影响力中占绝对优势的是综合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和农林类院校也较为突出,但与前两者相比就显得略微不足了。
从两榜的对比来看,综合类院校的社会综合影响力占比有所下降,理工类院校的社会综合影响力占比有所上升,整体而言,变化趋势不大。可以说,两者在这场较量中旗鼓相当。
纵观两次入选高校社会影响力的各类院校,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等高校,其社会影响力也明显高于其他院校。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高校,自2015年11月正式启动建设战略以来,就备受各方关注。入选“双一流”建设的高校也积极加强自身社会影响力建设。
相对而言,作为“四非”(即非“985工程”“211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和“一流大学建设”)的普通高等院校,由于没有各类头衔,受到的关注度总体偏低,尤其是在2018年榜中还呈现出下滑趋势,从9所降至2所。
总的来说,各高校的社会影响力与其办学层次明显相关,且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因此,在普遍重视社会影响力建设的情况下,“四非”院校还需格外努力。
不同类型高校数量对比分布图
高校影响力百强排行榜类型分布图
(注:由于部分重点高校既是“985工程”高校,又是“211工程”高校,也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所以计数为3。“双一流”高校数据以2017年公布“双一流”高校名单为准。)
新媒体影响力日益显著
高校社会影响力是由多种指标构成的,受到媒体影响力、新媒体影响力、校友影响力、科技影响力等多指标的左右。同时,这些指标又通常包含多种要素。比如,媒体影响力包括中央级媒体关注度、地方及行业媒体关注度、网络媒体关注度等。这当中,科技影响力受到的影响因素最多,达11种。
在各类型影响力排名中, 2016年榜和2018年榜排名前十的高校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
高校发展过程中,媒体关注对高校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大。尤其是主流媒体关于高校的报道往往更能引起关注,体现高校的综合影响力。
四大影响力指标
通过对比2016年榜和2018年榜发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作为我国的“双娇子”,最能引起各类媒体的关注;在媒体影响力这个指标中,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没有变化,浙江大学从第10名上升到第3名,是上升最快的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作为我国新型研究性大学,也逐渐被媒体关注。总体而言,高校办学层次越高,媒体的关注度就越高。
在各类指标对比中,新媒体影响力的变化可以说是最为明显的。2016年榜排在第一位、第二位的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分别被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所取代,甚至河南大学跌出了2018年榜的前10名。在2018年榜的新媒体影响力榜单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取得“全胜”,其中包括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所、B类1所。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对新媒体影响力建设的重视程度较高,以及在新媒体运营方面所存在的优势。
高校科研影响力和校友影响力明显与高校本身的办学水平有一定关系,这一点从两个榜单中,基本都是“985工程”高校就可以得到明显验证。在科研影响力上,理工类院校占有明显优势,无论是清华大学还是浙江大学,都以理工科类的专业闻名。相对而言,以文科见长的中国人民大学并未上榜,北京大学的名次有所跌落。在两榜对比中,科研影响力的变化可以说是最小的,排名前十的榜单中仅有3所新晋院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科研影响力与高校底蕴存在密切联系。
在校友影响力上,清华和北大作为我国办学层次最高的两所学府,基本上会聚了国内大部分顶尖人才,培养出极为杰出的校友,因此稳居前两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社会影响力越来越成为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是随着信息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高校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成为学生、家长在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程度时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在这一情况下,高校注重自身社会影响力的建设,恰恰可以为凸显高校本身的优势和特色,为吸引优秀生源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从当前的各项指标数据来看,越好的高校越重视其社会综合影响力建设,以期在未来人才大战中争取有利地位。虽然高校社会影响力不同于科研实力、人才队伍建设等评价高校等级的硬指标,但重视高校社会影响力建设同样也可以让部分高校有机会“咸鱼翻身”。
高校分指标排行榜前十变化图
《中国科学报》 (2019-04-24 第4版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