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操秀英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9/3/15 14:34:56
选择字号:
为科研人员减负要综合施策

 

减负成为今年两会上科技领域的热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简除烦苛,使科研人员潜心向学、创新突破。两会“部长通道”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也表示,要在政策制度上让科研人员不为表格、报销、“帽子”“牌子”等所困扰。

科研是智力探险,聚精会神、心无旁骛才能有所突破。当下,学术活动的外部干预过多,科研人员各类非研究性事务过多,严重侵占了科研人员的时间,影响了科研工作的开展。每年两会上,不少科技界委员抱怨,为编预算绞尽脑汁,为报销打票据来回奔忙,为应付各式各样的项目申报和检查疲于奔命。

不是说科研人员很特殊,不能有负担和压力,但他们的压力应该来自科学前沿的竞争,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而不是束缚创造力的各种繁杂事务。培养了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正因为不拘泥于刻板的“表格考核”制度,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氛围,让科研人员可以专注学术,才成为“世界物理学家的圣地”。

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阶段,如何简除烦苛,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成为重要课题。近一年来,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减表、解决“报销繁”、检查瘦身、信息共享等逐步推进。但与实际需求相比,要答好减负这道题,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给科研人员减负,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转变管理职能,调查研究更符合科研规律的项目管理办法,宽容失败,做到激励而不是制约、激活而不是管死,更好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给科研人员减负,还要持续改进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精简审批与报销等程序,把科研人员从繁琐的填表、报销事务中解放出来。还要警惕的是,为了完成任务的形式上减负,实则更繁琐。政策执行的效果如何,要多听听基层科研人员的声音,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真正做到想科研人员所想,解科研人员之急。

给科研人员减负,更需从基层做起。很多好政策之所以落地效果大打折扣,就是因为卡在了“最后一公里”。科研院所等法人单位是抓落实的最后环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吃透政策,用好政策,担起主体责任,优化管理。

给科研人员减负,也不能放松学风作风建设。减负不是不管,而是在科研人员有基本行为准则和科学精神前提下更科学地管理。在减负的同时,要更加弘扬科学精神,抵制不正之风,引导科研人员潜心学术,专注科研。

给科研人员减负道阻且长,不会一蹴而就,但一点一滴的努力,会如暖阳般融化多年形成的、制约我国创新活力的各种陈规陋习“坚冰”,让科研工作成为快乐与高效的创造性工作,催生更多高水平成果,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