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荣念赫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9/2/19 16:52:46
选择字号:
基金委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指南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指南
 
一、项目说明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下属11个研究中心(研究所),即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国际林业研究中心(CIFOR)、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世界农用林业中心(ICRAF)、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ICRISAT)、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国际家畜研究所(ILRI)以及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达成的合作共识,各方将共同资助双方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优先资助领域由NSFC和CGIAR所属研究中心共同确定,项目的受理、评审和管理由中方负责。中方科技人员应以项目主持人身份与CGIAR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共同提出项目申请。NSFC对得到批准的合作项目提供科研和人员交流经费。CGIAR所属研究中心为参与合作研究的CGIAR科技人员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以及研究所需的材料和培训学习机会。
 
二、2019年项目征集说明
 
(一)资助领域及说明
 
经过双方协商,2019年度NSFC将在如下领域受理与CGIAR下属11个研究中心(研究所)的项目申请:
 
1、与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
 
(1)农林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产可持续发展及安全的基础研究(申请代码:C0306)
 
(2)农林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申请代码:C0306)
 
(3)农林生物多样性原生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机制研究(申请代码:C0312)
 
(4)农林生物多样性促进食品多样化与改善营养研究(申请代码:C2004)
 
(5)种质库保存资源的重要特性发掘与利用(申请代码:C1304)
 
2、与国际热带农业中心
 
热带牧草:
 
(1)热带牧草种质资源系统评价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申请代码:C1702)
 
(2)热带牧草品质改良和适应性的生理学和遗传学分析(申请代码:C1702)
 
(3)提高热带牧草产量的基础研究(申请代码:C1702)
 
木薯:
 
(1)木薯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申请代码:C1304)
 
(2)高品质特性的木薯分子综合育种(申请代码:C1305)
 
(3)木薯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申请代码:C1401或C1402)
 
菜豆:
 
(1)菜豆属种质资源引进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申请代码:C1502)
 
(2)菜豆属抗逆种质资源挖掘及其利用的基础研究(申请代码:C1502)
 
(3)菜豆属抗病虫害种质资源深度鉴定(申请代码:C1502)
 
3、与国际林业研究中心
 
(1)与林业相关的社会经济和制度变迁对生态与生计的影响研究(申请代码:G030501)
 
(2)市场机制与可持续森林管理研究(申请代码:G030501)
 
(3)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申请代码:C160701)
 
(4)森林和林木多用途景观及其恢复研究(申请代码:C160801)
 
(5)森林恢复与缓解气候变化与弹性(申请代码:C160801)
 
4、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1)玉米、小麦优质、高产、抗逆种质资源挖掘及其利用的基础研究(申请代码:C1304)
 
(2)小麦和玉米品质改良的生理和遗传学基础(申请代码:C1304)
 
(3)提高水分、养分利用效率的栽培理论与模式(申请代码:C1507)
 
(4)小麦和玉米病虫害控制的基础研究(申请代码:C1401或C1402)
 
5、与国际马铃薯中心
 
(1)马铃薯和甘薯种质资源评价与分析(申请代码:C1304)
 
(2)马铃薯和甘薯遗传改良的基础研究(包括生物强化)(申请代码:C1304)
 
(3)马铃薯块茎和甘薯块根形成的生理和遗传机理(申请代码:C1304)
 
(4)马铃薯和甘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新策略和方法(申请代码:C1401或C1402)
 
6、与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
 
(1)旱地农业和旱地作物改良(申请代码:C1302)
 
(2)家禽家畜重要遗传资源的基础研究(申请代码:C1701)
 
7、与世界农用林业中心
 
(1)全球变化和关键陆地生态系统(农田、森林、草地)的响应(申请代码:C0308)
 
(2)农林牧复合系统养分循环、反馈与调控(申请代码:C1701)
 
8、与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
 
旱地农业和旱地作物改良(申请代码:C1302)
 
9、与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申请代码:G0308
 
(1)耦合自然-社会经济因子的中国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模拟研究
 
(2)食物系统转型的生产率效应及其国际比较
 
(3)东盟与中国的经济转型和区域农产品价值链发展研究
 
(4)“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中国和中亚农业合作的方式路径和策略
 
10、与国际家畜研究所
 
(1)畜禽重要遗传资源的基础研究(申请代码:C1702)
 
(2)重要畜禽疫病防治的基础研究(申请代码:C18)
 
(3)牧草多样性及饲料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申请代码:C1706)
 
11、与国际水稻研究所
 
(1)水稻优质、高产、抗逆种质资源挖掘及其利用的基础研究(申请代码:C1304)
 
(2)气候变化条件下水稻高产与资源高效利用基础研究(申请代码:C1507)
 
(3)水稻主要病虫害可持续抗性形成机理研究(申请代码:C1401或C1402)
 
(4)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调控网络研究(申请代码:C1305)
 
中方申请人请根据以上合作领域选择一项申请代码填写,未按要求填写指定申请代码的申请书将不予受理。
 
(二)资助年限、经费及说明
 
2019年资助的合作研究项目数量为12项左右,项目实施周期为5年(2020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NSFC对每个项目提供200万元人民币直接费用的经费资助(请注意:直接费用大于200万元的申请将不予受理),包括研究经费和合作交流经费等。
 
三、申请资格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申请本项目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申请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二)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或承担过3年期以上科学基金项目;
 
(三)双方科学家之间应当具有一定的合作基础,项目申请应充分体现强强合作,优势互补;
 
(四)关于申请资格的详细说明请见《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四、限项规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包括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以下简称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和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NSFC与CGIAR合作研究项目”属于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申请人申请时须遵循以下限项规定:
 
(一)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
 
(二)正在承担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注:“NSFC与CGIAR合作研究项目”不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限3项的查重范围;
 
五、申报要求
 
为使申报工作顺利进行,请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方申请人须登录ISIS科学基金网络系统(http://isis.nsfc.gov.cn),在线填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中文申请书”)。具体步骤是:选择“项目负责人”用户组登录系统,进入后点击“在线申请”进入申请界面;点击“新增项目申请”按钮进入项目类别选择界面;点击“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左侧+号或者右侧“展开”按钮,展开下拉菜单;点击“组织间合作研究(组织间合作协议项目)”右侧的“填写申请”按钮,进入选择“合作协议”界面,在下拉菜单中选择“NSFC-CGIAR项目(国际组织)”,然后按系统要求输入要依托的基金项目批准号,通过资格认证后即进入具体中文申请书填写界面。
 
(二)中方申请人须与CGIAR下属有关中心(研究所)的合作者联合提出申请,并共同填写英文申请书(见附件1),填写完成后上传添加至中文申请书的“附件”栏中一同提交。
 
(三)双方须就合作内容及知识产权等问题达成一致,并签署合作协议(协议范本见附件2),上传添加至中文申请书的“附件”栏中一同提交。
 
(四)报送材料:申请人将以上全部材料在线填写和上传确认无误后,点击提交。电子版申请书及附件须经依托单位科研处在在线申报接收期截止之前登陆ISIS系统审核确认后提交,未经确认的项目将无法成功提交。依托单位科研处审核确认后,申请人须打印系统生成的申请书及附件PDF文件,经申请人及参与人签字、依托单位及国内合作单位盖章确认后,寄送1份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材料接收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101房间,邮编100085,电话:010-62328591)。亚非及国际组织处不直接接收项目申请材料。
 
申请人必须保证在线提交申请材料的电子版和纸质版的一致性、完备性。若出现申请材料电子版和纸质版不一致,或申请材料不完整,签字盖章手续不完备等不符合要求的情形,我委将不予受理。
 
(五)受理时间:ISIS系统在线申报接收期为2019年2月19日至4月19日下午16时;纸质材料集中接收期为2019年4月15日至4月19日下午16时,纸质材料的邮寄以邮戳为准。
 
六、项目联系人
 
联系人:荣念赫
 
电 话:010-62326998
 
Email: rongnh@nsfc.gov.cn
 
 
 
国际合作局
 
2019年2月19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