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首次专利成果现场拍卖会
▲第二次专利网上拍卖图 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供图
企业自身的专利基本都与其产品密切相关,很少进行运营。专利运营的供给方主要为科研机构和大学。中科院尝试的专利拍卖对促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利用外部科技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记者 王方
近几日,中国科学院第二次专利拍卖(全国场)正在火热进行中。第二次拍卖标的为中科院院属41 家机构共743件专利,涵盖人工智能、制药、生态环保、网络信息安全等28个技术领域。
而早在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专利“一种用于室温消除甲醛的催化剂”完成了中科院历史上首次成果现场拍卖会的“第一槌”买卖。来自山东济宁一家环保公司的研发副总陈彤兴奋地在专利交易文件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从“待字闺中”到“宜室宜家”,中科院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工作又迈出坚实一步。
促进创新的拍卖尝试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和分布较为广泛,不仅严重影响水稻产量,更糟糕的是,稻曲病菌可以产生一类环肽类毒素——稻曲菌素,直接影响水稻的食用安全性。
在第二次专利拍卖中,起拍价为158万的“一种抗水稻稻曲病的青霉菌及应用”是来自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成果。该发明专利涉及水稻稻曲病菌的微生物防治,具体涉及一株对水稻稻曲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产黄青霉菌,同时还包括该菌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像这样的科研成果在中科院还有很多。截至2017年底,中科院存量专利共4.7万件。以往专利成果更多的是以投资入股的方式进行转移转化,从今年开始尝试的专利拍卖有何新意?
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主任隋雪青向《中国科学报》介绍,我国产业整体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创新驱动是主要动力。从企业创新发展规律来看,除了企业内部的创新,外部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并且企业吸收外部创新成为主流。
“企业自身的专利基本都与其产品密切相关,很少进行运营。专利运营的供给方主要为科研机构和大学。中科院尝试的专利拍卖对促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利用外部科技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隋雪青说道。
在他看来,采用专利拍卖这种方式可以把中科院的存量专利快速转移到企业中去,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在《科技成果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修正案之前,国有资产(包括有形、无形)转移时必须进行国有资产评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上下浮动不能超过10%。这种方式对有形资产是非常适用的,但对于无形资产就出现了一些问题。
2015年10月《促进法》修正案生效,明确规定,无形资产以协议转让、挂牌、拍卖三种方式进行转让时,可以不进行资产评估而以市场定价。
“可以说专利拍卖从这一天才真正开始。中科院进行的两次拍卖都是这一背景下所作的尝试,对《促进法》进一步落实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隋雪青说。
科学评估专利价值
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副主任崔勇表示,专利拍卖这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既加速推动了优质专利向全社会流动扩散,又能为企业提供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产业转型的先进思路,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新路径。
让院所和企业“牵手”的专利,如何科学地评估其价值?
“专利价值评估本身是件难度比较大的工作,以往采用的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有一定的局限,哪种方式更加科学还有待于市场的进一步验证。”隋雪青解释说。
同时,他表示,专利价值的体现与未来专利的实施者关系密切,最佳实施者是专利价值的最大体现。另外实施者如何利用专利也有不同的价值体现,例如用来开发新产品、保护已有产品或者用来诉讼等,都是不同的。
此外,专利价值评估与专利转让方式也有密切关系。比如采用拍卖方式,评估值往往作为保留价,成交价依靠拍卖市场决定;如采用协议转让方式,评估值往往作为谈判的依据。
“我们中心采用的专利评估模型是基于以上因素的综合考虑,具体采用三个维度:技术创新性、技术转移支持力度、市场关联度。每个维度采取一些相关要素,实现要素的采集客观化和计算机化,不采用主观评议。”隋雪青表示。
“专利拍卖,这在国内是无形资产转化的新模式。”崔勇说,拍卖只是一个交易的平台。企业在购买之前,必须要对这个专利以及专利背后的技术团队有充分的了解,让专利变活,对生产有所帮助。
“一种用于室温消除甲醛的催化剂”专利起拍价40万元,成交价50万元。陈彤介绍,公司已经做了市场分析,家庭及企业装修后除甲醛的市场非常大。这项专利成果转化需要半年时间,之后年产值可达到2000万元,能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
除了这件,陈彤还拍下中科院另外两件环保产业相关专利。而对竞拍得到专利的企业,中科院将组织专人对接,及时会同中科院相关专家解决产业化中的技术难题,确保交易成功的专利落地生根。
专场聚焦与普惠计划
今年3月中科院首次专利拍卖活动,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网上竞价和拍卖举牌联动,全方位多渠道予以推进。11月启动的第二次拍卖,则设置了不同专场,如普惠专场、IT专场、高价值专场等。
对此,隋雪青表示,“第二次拍卖征集了院属41家机构的专利,涉及28个技术领域,根据技术的不同设置不同专场是必要的。主要是根据前期拍卖路演反馈的情况、区域产业的需要设置不同的拍卖专场。”
比如在山东省,除了全省举办一场专场拍卖外,中科院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还根据青岛市的产业需求特点另外举办一场拍卖,重点拍卖与地区产业结合度高的专利。
再如,11月28日,在首届长三角科技交易博览会期间,中科院上海分院根据上海市嘉定区、浙江省温州市、江苏省苏州市的产业需求,举办2018年中国科学院专利成果竞价(拍卖)会上海专场。
上海专场共有7个专利项目参与竞价拍卖,经过多轮竞价,最终全部实现成交签约。结合前期线上线下的专利对接,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两项专利实现了转化交易,现场与受让方签约,成交总金额1200余万元。
会上,上海市嘉定区副区长陆祖芳提出三个希望:希望中科院专利拍卖会上海专场能够一直留给每年的长三角科交会,将其打造成为亮点活动、品牌节目;希望中科院的创新资源能够集聚长三角,促进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希望在嘉定设立常态化的专利拍卖平台、机构乃至技术交易大市场。
除了专场聚焦,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工作还有普惠计划。隋雪青介绍,“加入普惠计划的企业在两年内可以免费自身使用专利池中的专利,两年内有所行动即可。‘有所行动’可以多种多样,不一定非要购买专利。普惠计划的目的是让企业有时间消化专利、与发明人和研究所建立沟通渠道。”
另外,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今年启动了5个所的专利研究共享计划,在研究所申请专利之前就进行市场调研,邀请企业共同提需求,再进行专利申请和布局。
“专利拍卖是个新生事物,专利拍卖市场现在还是早期市场,需要进行培育。希望相关政府部门、协会多关心支持专利拍卖市场。”隋雪青说。
《中国科学报》 (2018-12-12 第8版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