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李芸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2/4 14:49:09
选择字号:
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公布
中国科学院办公楼等98项建筑入选

 
12月3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主办的“致敬百年建筑经典——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公布暨新中国70年建筑遗产传承创新研讨会”在京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中国政协礼堂(旧)、中国科学院办公楼等98项(组群)建筑入选“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我国建筑遗产保护走了一条曲折的路。”会上,20世纪遗产委员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表示,“我国建设速度非常之快,尤其是过去提倡‘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大变样很容易,但其中一些非常有保存价值的东西就不存在了。现在,大家对古建筑比较重视,但近现代的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和整个国际潮流相比还有一点差距。”
 
据悉,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有700多项是文化遗产,其中20世纪文化遗产占近1/7,达到近100项。从悉尼歌剧院到巴西利亚,国际上每年都会评选出1至3项20世纪遗产,由此可见国际上对于近现代建筑保护的重视。
 
在国内,目前经过四届评选,中国20世纪建筑文化遗产已经达到396项,它们涉及纪念建筑、会堂建筑、教科文体建筑、住宅与住区等十几种门类,时间跨度百余年。这是对这些近现代建筑遗产在建筑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技术价值等方面的认定。其中,新中国建筑占40%。   
 
“对于20世纪的经典建筑,因为种种理由,一直没有给予整体的承认,其中最危险的观点是它们没有受到被拆除的威胁。”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指出,今天,文化遗产保护不再是政府专利和文物系统的专利,应该是全民共同的事业。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权利,只有把文物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受益权交给民众,它们才会得到保护。
 
会上,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金磊解读了“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传承创新发展倡言”。这一智库型建议书研究了国际视野,展示了中国行动,提出了“共识”与“忧思”,认为遗产保护要通过新认知提升新征程,要加强国家层面的20世纪建筑遗产普查力度,完善建筑遗产登录制度是有效的保护举措,要有政策支持的创新保护制度,应有相关法制保障以利国惠民。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