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交大文创学院2019国际艺术学者驻地成果展开幕 |
新设MFA艺术管理硕士 |

怎样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交叉学科背景和丰富产业实践的艺术管理人才?如何理解中西方艺术的“和而不同”?如何破题艺术话题“茶杯中的风暴”? 11月29日,由上海交大文创学院艺术创意谷(ICCI Art Valley)项目邀请的6位国际艺术学者驻地创作的“和·不同”艺术展在春美术馆开幕。上海高校艺术师生、在沪中西访问艺术学者、策展人、收藏家等近100余人参加开幕式并观展。
在人人都可以表达艺术的今天,艺术家的使命在哪里、艺术教育的方向在哪里、艺术的未来又在哪里——一场聚焦“艺术天使三问”的中西艺术学术研讨会也同期举行,孙良、吴亮、赵松、李旭、李晓峰、了了等知名艺术家、艺评人等参与研讨。
国际艺术学者60天驻地创作,中西艺术展打造“和·不同”
在上海交大文创学院艺术创意谷首届驻地活动成功举行的基础上,2019第二届艺术创意谷活动聚焦学院即将开展的MFA艺术管理硕士项目,特邀6位具有国际艺术教育背景的学者倾力加盟,包括美国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项目经理人及博士后研究员喻干、德国洪波艺术学院教授杨起、西班牙一线艺术家胡安·奥利瓦、俄罗斯当代抽象派大师安德鲁·沃科夫、奥地利海顿音乐学院教授马蒂斯·阿丹萨马、毕业于皇家艺术学院的玛丽·奥马蕾等知名大学从教经验丰富的艺术学者。
上海交大文创学院院长、本次展览策展人张伟民介绍说,此次参展的6位艺术家承载着将中西方不同艺术进行国际传达的历史职责。他们深谙多样的艺术形式,并用独到的眼光和见解,用真实的生命存在,用强烈的表达欲望来诉说新的思想、新的视界。
开设MFA艺术管理专业,探索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
上海交大文创学院由上海交通大学和南加州大学联合建立。成立近五年来一直坚持以“国际化、学科交叉、产业导向”为人才培养特色,以“创新、创业、创意”复合型领军人才为培养目标。“艺术创意谷”项目由交大文创学院通力打造,旨在以文创思维进行艺术教育实践,创新综合性高校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公众艺术素养水平,构建以文化产业产教融合发展为特色的艺术生态圈。
配合学院即将开展的MFA艺术硕士教育,此次创意谷将特别招募6名学生,作为项目主管,全程参与作品创作、策展、布展、安排艺术表演、艺术讲座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还将撰写剧本、全程跟踪拍摄艺术家创作全过程,最终将创作一部艺术创作教育纪录片。
“一位优秀的艺术管理者,既要具备扎实的艺术审美能力,了解受众群体意向,还要懂得如何用科技手段对艺术内容进行赋能表达,明白如何准确地将艺术作品推进市场,获得商业成功。”张伟民说,“数字艺术浪潮的到来,促使艺术管理从业者必须具备全球产业视野、了解艺术科技化手段,懂得艺术市场运作三大要素,这些都让综合性大学有了创新艺术管理教育的先天优势。”
明年,MFA艺术管理硕士将在上海交大文创学院成立5周年之际迎来第一届学生,同时也将为学生们带来更多精彩和实践并存的活动与项目。
艺术学者多方位开展全民互动,推广公共艺术的大众审美
社会服务是每一所高校、每一位学者的天然使命。除了象牙塔内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外,驻地艺术学者抵达上海后,除了工作室创作,还参与了文创学院策划的一系列独具人文和社会情怀的公共艺术活动。
艺术家们在工作室开放日与艺术爱好者交流并进行公众艺术创作,在第二届长三角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开设艺术创作工作坊,参加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合作与产教融合国际论坛,还与沪上文化企业、在线平台合作,开设线上线下的艺术讲座。
国际艺术学者驻地项目负责人、交大文创学院教师吴帆表示,未来的艺术一定是融合的、跨界的、面向大众服务的艺术。2019“ICCI ART VALLEY 艺术创意谷”项目开展的几场公共讲座活动,如“公共艺术对大众审美教育的影响”“当代艺术对社会的价值”“抽象主义的表现形式”等一系列致力于提升公众审美教育的讲座场场爆满,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众对艺术知识的好奇和渴求与日俱增,全民艺术氛围和艺术素养培养前景可期。
张伟民在研讨会上表示:“基于产业发展必须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认识,在一个艺术科技化的时代,位居上海这样一所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交大,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各种先机,将充分发挥其百年以来集聚的学科优势,以技术、管理推陈出新促进艺术的攀升,以艺术发展反哺科技创新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从而助力整个艺术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