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中国科学院迎来了建院70周年,为庆祝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中科院举行了一系列学术或座谈活动,一批见证了科学院数十载风风雨雨、发展故事的老同志、老前辈也积极参与到其中。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京区离退休老同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科院建院70周年座谈会上,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谈到:“回望70年春华秋实,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坚持科技报国、创新为民,确保科技创新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
“今天是昨天的延续,现在的成就离不开过去的奋斗,离不开老同志的巨大贡献。没有老领导、老科学家、老同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打下的坚实基础,就没有今天新中国和中科院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白春礼在讲话时指出。
据统计,目前自1949年11月1日建院之日起即在中科院工作、在院离退休且健在的老同志共有28人。中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侯建国表示,据院领导提议,经院秘书长办公会研究,决定以中国科学院名义向他们颁发“光荣在院70年”纪念章。以进一步褒扬老同志为我院创建发展建立的历史性贡献,弘扬老同志在我院长期实践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科学精神。
侯建国亲自为“光荣在院70周年”代表、微生物所姚瑞珍颁发纪念章。除了在座谈会现场颁发纪念章,温暖和关怀藉由纪念章发放的契机,由各分院和研究所领导代表院党组分别送到了老同志家中。
“在院工作70年,为我院的改革发展和科技创新奉献了70年,老一辈的功绩不能忘!”在探望89岁退休干部、“光荣在院70年”纪念章获得者、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朱文才时,中科院副秘书长、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李和风拉着他的手说。
“我从一名技术员到工程师,我在科学院成长,被科学院培养。没有科学院,我不可能成长。”接过“光荣在院70年”纪念章时,朱文才诚恳地表示。
“光荣在院70年”纪念章获得者,每一位都见证了科学院数十载风风雨雨,每个人的故事都体现出浓浓的科技报国情怀和求真务实精神。
93岁的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离休干部胡克源,在南京大学读书时就已入党,作为中央研究院国立化学所的3名地下党党员之一,将精神的火种从上海带到了北京。离休后,他以返聘形式继续工作。他曾工作过的中科院化学所二部,原址已盖起“两弹一星”纪念馆。从青葱岁月到耄耋之年,胡克源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科研事业。但接过“光荣在院70年”纪念章时,胡克源谦虚地说自己“没有做什么贡献,还有更多人比我值得年轻人学习”。
19岁就在长春应化所参加革命工作、“光荣在院70年”纪念章获得者谢云华,在中科院奉献了青春年华,他共同参与完成的项目“香菇菌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还获得了辽宁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28位纪念章获得者,是中科院5万多名离退休老同志群体中的一部分。侯建国指出:“我院5万多名离退休老同志,这其中有2万余名党员和近2万名副高级以上科技人员,是助力我院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重要力量。”
直到今天,这些老干部、老专家、老同志依然心怀科技报国的心愿,尽自己所能发挥余热。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科学院未来的祝福与关切。
参与过东风系列导弹和东方红2号通信卫星项目工作的老专家代表颜永平,是“两弹一星”历史的亲历者。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亲眼看到东风系列导弹和东方红系列卫星的照片,颜老先生表示“非常自豪”,同时不忘感谢党和国家,“还要感谢科学院”。
“我们年岁大了,体力远远不如年轻时,但我们软实力还在,应该用我们的优势做力所能及的奉献。”中科院人事局原局长、离休干部张志林表示。
中纪委驻中科院纪检组原组长王庭大退休后,继续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工作,即便工作量很大,但他表示:“我个人服从组织,也想努力把我们国科大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好,用我的晚年,发挥点余热。”
“科学院是自然科学的国家队,应该出成果、出人才。出成果很重要,但是同时我们大量出人才,出了人才就会出成果。对撞机是这样的,载人航天也是这样的”,原高技术局局长、研究员张厚英表示:“周光召院士讲,我们院的大部分成果都是年轻时候出的,所以我们科学院今后的发展,应当把重点放到年轻人身上。”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的领导是核心。怎么培养牵头人现在是关键”。原中科院京区党委巡视员、离休干部林诚表示。
时光见证奉献,岁月印刻光荣。侯建国希望各位老领导、老科学家和老同志永怀赤子之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续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增添正能量,为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目标,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再作新贡献。”
白春礼、侯建国、李和风与老干部、老领导、老科学家、老同志座谈
白春礼慰问中科院原副院长、离休干部胡启恒并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侯建国为老同志代表姚瑞珍颁发“光荣在院70年”纪念章 中科院离退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