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9月25日,天宫二号已在轨正常运行738天。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将天宫二号打造成我国“最忙碌”的太空实验室,在空间基础物理学、空间科学实验、空间应用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天宫二号搭载应用载荷共14项,总重达600公斤,在规模和水平上均有长足进步。
在空间基础物理学领域,搭载在天宫二号上的冷原子钟,是国际首台发射到太空并在轨运行的冷原子钟,每三千万年误差在1秒以内,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伽马暴偏振探测仪已成功探测到55个宇宙伽马爆事例,还利用观测到的蟹状星云脉冲星信号进行定轨,属国内首例。
在未来空间应用新技术领域,天宫二号量子密钥分配试验成功进行了天地量子密钥分配和激光业务数据传输,在密钥成码率、跟瞄精度等方面,均优于技术指标要求。该项工作对我国量子科学卫星做了先期技术验证,巩固了我国在空间量子科学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
在地球科学遥感观测领域,搭载在天宫二号上的多角度宽谱段成像仪,集宽波段光谱和多角度偏振成像于一体,在国内首次实现了12个多角度光学偏振遥感技术新体制验证。其数据为海洋信息预报、水体污染监测、农林植被面积测算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空间
领域,天宫二号高等植物培养实验完成了国内首次“从种子到种子”的空间长周期培养。为未来建立以植物为基础的空间生命生态系统、控制植物开花、提高植物生产效率等提供依据。
在空间材料科学学领域,天宫二号开展了半导体光电子材料、金属合金、纳米及复合材料等18种样品的空间制备实验,发现了一批新的材料生长现象,对发展优质材料空间制备技术、指导地面材料加工工艺改进具有指导意义。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吕从民表示,目前天宫二号有效载荷工作正常,有效载荷应用中心等地面系统正常运行。后续应用系统将按要求,做好飞行器延寿期实验,继续展开数据服务和应用推广。
为进一步发挥空间应用效益,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运营管理委员会决定,在圆满完成2年飞行和试验任务后,天宫二号将继续在轨飞行至2019年7月,之后受控离轨。